俄罗斯认同中“我-他”身份构建的历史流变
[Abstract]:In Russia, the issue of identity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the history of thought. From the 10 th century to the 19 th century, the Russians searched for a sense of national belonging in one myth after another. In the horizontal identity of the Russian nation, the acceptance and exclusion of the other goes hand in hand, and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anti-globalization goes hand in hand; in the vertical identity of the Russian nation, The active or passive acceptance of the other is constantly superimposed on the original cultural and semantic connotations of "I", dialogue with and fullness of it, and fin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alistic identity of "I-he". On the other h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identity make the Russian identity construction always maintain dual otherness.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本我与他者——中俄关系中的形象与认知问题”(项目批准号:11JJDGJW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7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璐;;俄罗斯民族风情——另类的民族习惯和风俗[J];经营管理者;2011年09期
2 方亮;;俄国政治的历史性回摆[J];南风窗;2008年24期
3 田晓军;;俄罗斯:誓言十年摆脱“伏特加”[J];中亚信息;2010年07期
4 李占奎;;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潜力和现实困难[J];西伯利亚研究;2006年01期
5 白晓红;;大男孩式的俄罗斯[J];南风窗;2006年13期
6 王生团;;俄格外交危机的历史解读[J];国际资料信息;2008年10期
7 刘文飞;情绪化:俄罗斯的民族性格[J];领导文萃;2003年06期
8 王艳;;光头党:从匕首到炸弹[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34期
9 李颖;;俄罗斯民族文化生活礼仪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秦正为;;俄罗斯传统国家利益思想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芝;;从“可控民主”到“主权民主”——俄罗斯体制转型对中国民主政治构建的启示[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2 郭洁敏;;论东亚认同的价值理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陈玮;杨多才旦;;浅议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共同的目标 融合的氛围 统一的思想[A];湖南省企业统战工作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科技创新贡献湖南”交流会经验材料汇编[C];2009年
5 罗峰;;制度、文化与政党权威:理论上的关联[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黄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逐步消除不和谐的音符[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黄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逐步消除不和谐的音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倪建平;;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塑造:文化传播的视角[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9 龚克瑜;;中国对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努力和构想[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孟令方;;关于当前科技系统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分析[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俄罗斯的家庭问题及家庭补贴政策(上)[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2 记者 张笑非;张和在京会见俄罗斯客人并出席签约仪式[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3 王丹;普京提出建设“俄罗斯国家民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王丹蒂 卢涛 沈伯韩 刘洋 马茹;“中国元素”,活跃在俄罗斯[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本报记者 马小宁;搭建理解友好的桥梁[N];人民日报;2006年
6 梁强邋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博士、俄罗斯问题独立评论人;俄罗斯的“当代英雄”[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 教师 张俊杰;俄罗斯是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改善民族关系的[N];中国民族报;2008年
8 许新 陈联璧 潘德礼 姜毅;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与少数民族的离心倾向[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徐海燕;俄罗斯民族情结的历史解读[N];中国民族报;2007年
10 ;香港舆论认同“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筱;认同与国际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彭心倩;欧共体竞争法与欧洲一体化[D];暨南大学;2008年
3 陈志强;欧盟移民政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张欧阳;网络民主的核心要素及现实效应理论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6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7 何英;冷战后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8 王莉;后苏联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夏建平;认同与国际合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汪宁;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伊国栋;对土耳其加入欧盟的文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赵静;大西洋联盟变迁的建构主义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3 郑礼志;定位与认同: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代小丹;从建构主义视角看中日问题[D];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2008年
5 吴彦妮;美国对华角色定位与中美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张薇;中欧关系发展的主体身份因素[D];青岛大学;2009年
7 杨德超;欧洲认同的建立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7年
8 雷文佳;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国家身份定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孔凡伟;冷战后欧洲安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连思嘉;城市回族社区居民对社区现代化的认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70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17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