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黑人的命也是命”:简论奥巴马时期美国的司法不公正与种族政治

发布时间:2021-06-17 08:58
  2014年夏迈克·布朗死于警察暴力执法一案激起极大民愤,在全美多地掀起反抗美国执法体系中种族主义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该运动基于非裔美国人反抗非人待遇的经历,动员广大民众反抗并消除根深蒂固的制度性种族歧视,关注的不仅仅是种族歧视性执法。该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视针对非裔美国人的执法暴力和司法不公为维系美国资本主义生命的工具,认为大规模的社会与政治改革是真正解决各种种族不平等的唯一途径。首先,奥巴马时期,警察暴力执法致死非裔美国人的事件频发,加上居高不下的美国黑人贫困率和入狱率,戳穿了"美国进入后种族时代"的神话。而且,身居高位的黑人政客和进入美国政治体制内的民权和人权斗士,相较于下层黑人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更注重选举政治。他们不仅无法真正改善广大非裔美国人的生计,而且无视各种种族不平等的制度性,以"贫困文化论"为自己的不作为和社会福利支出的缩水开脱,反而加重了下层黑人的负担。其次,二战后,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政府,无论是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执政,都以警察国家和监狱国家的强化,来维持早已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的存在。从约翰逊至奥巴马,美国执法体系的权力逐步扩大,在社会福利支出大幅缩水的同时,连年获得大量联邦财政支持。此外,美国执法体系的强化还与新保守主义执政下,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补助大幅减少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在财政上越来越独立。执法机关承担起为政府创收的职责。最后,"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是一场群众性的、跨国、跨种族的社会运动。该运动以推动美国政治与社会的大规模变革为目标,力图真正消除非裔美国人所受的多种不同但相互有重叠的压迫。该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深知,身居高位的黑人政客只能阻碍甚至阻止他们推动根本性变革的运动。他们深刻认识到,非裔美国人所受的压迫是种族歧视、阶级歧视和性别歧视交织作用的产物。他们还力图建立跨国、跨种族的联盟,并视之为运动成功的关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771.2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奥巴马时代的种族主义
    第一节 对有关概念的界定
        一、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
        二、种族主义和"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第二节 奥巴马时代的种族不平等
        一、居高不下的贫困率与入狱率
        二、制度性种族主义
    第三节 美国黑人精英阶层
        一、美国黑人政客
        二、奥巴马未能有效缓解美国种族矛盾
第二章 当代美国的司法不公正
    第一节 约翰逊的自由主义政策
    第二节 尼克松的保守主义反扑
    第三节 当代美国警政
第三章 "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
    第一节 "黑人的命也是命"
        一、"去中心化"的组织方法
        二、"所有的人命都是命"运动
    第二节 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交叉性
        一、黑人女性的领导力
        二、反抗不同但相互有重叠的压迫
    第四节 跨越边界
        一、跨国性
        二、跨种族性
结论 "历史的终结"?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朗达尔·菲格莱;戈弓;;两个奴隶后裔族体:塞拉利昂克里奥尔人和利比里亚非裔美国人[J];民族译丛;1992年01期

2 李今朝;赵心研;;非裔美国人生存现状[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03期

3 张颖,单建国;论非裔美国人的文化认同——解读《最蓝的眼睛》和《所罗门之歌》[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4 ;采英拾贝[J];领导文萃;2010年01期

5 王希;;非裔美国人与内战后宪政新秩序的建立[J];史学集刊;2012年06期

6 欧阳军;;浓妆会降低他人信任感[J];科普天地(资讯版);2013年04期

7 王金虎;;探索美国民权运动起源的深度力作[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6期

8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小琳;回归与超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唐琪;探索非裔美国人外周血中预测类风湿关节炎影像学严重程度的标志物[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梦媛;论“易兹·罗林斯”系列小说中非裔美国人对家的追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董含抒;《美国文学中边缘地带上的印第安人、生态环境和身份认同》第四章翻译(英译汉)及翻译研究报告[D];云南大学;2016年

3 李文慧;后殖民主义视角下《家》主人公心路历程解析[D];辽宁大学;2016年

4 安国丽;“第三种身份”作为困境中的出路?[D];河北大学;2016年

5 刘紫丰;“黑人的命也是命”:简论奥巴马时期美国的司法不公正与种族政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6 杨坤;双重身份的建构—爵士乐与非裔美国人(1920-1979)[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7 马欣;《非裔美国人的困境》第一章和第三章选择[D];云南大学;2014年

8 刘凤娟;大萧条时期的非裔美国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莫璐齐;“黑与白”:20世纪20年代非裔美国人艺术的主流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李南;《最蓝的眼睛》中非裔美国人的暴力与非暴力抗争[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42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342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c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