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族与国族之间:新加坡多元种族主义政策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ethnic pattern in Singap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of national identity caused by the country's accidental independence and the main policies of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in dealing with ethnic problems in the past 40 years, including housing, language, education, defence and so on. Its experience and lesson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China.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牛津大学国际发展系;
【分类号】:D73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戎;;中国社会的另一类“二元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拉加;梁永佳;;营造传统——新加坡国庆庆典[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汪晖;;东方主义、民族区域自治与尊严政治——关于“西藏问题”的一点思考[J];天涯;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阿嘎佐诗;从地方到民族国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平;;少数民族进城务工调查——以东莞谢岗镇务工的彝族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郭建勋;;对改进《民族学概论》教学工作的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王国强;杨绍昌;;论边疆民族地区国防教育中的认同问题[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丰云;;《混血亚当》:飞散者的文化想象性满足[J];滨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刚;;新疆中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述略[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李津逵;;“发扬民主”与“为民做主”——评德州经济开发区旧村改造中的农民参与案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7 孟利利;胡敬华;万平;贾鹏飞;胡跃高;;科尔沁地区3类生产方式下的荒漠化问题研究[J];草业科学;2011年01期
8 朱春燕;董晶;;基于地方性知识视角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创新研究——以永安市洪田村林改经验为个案[J];东南学术;2011年05期
9 张斌;;本科教学评估中的权力运行机制[J];大学(学术版);2010年01期
10 刘翠霞;;李行写实影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大中华电影的构建[J];电影评介;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茜;刘欣葵;;“国家视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达[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何生海;;草原文化与陇右文化的亲和——以天水移民为研究视角[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3 李友梅;;自主性的增长: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生活变迁[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楚德江;;论我国有效政府模式的构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项江涛;;文化多样性传播及藏传佛教发展趋势讨论[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09年刊)[C];2010年
6 杨培德;;从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视角反思发展话语——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7 张继焦;;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龚培渝;通过对话寻求承认[D];吉林大学;2011年
5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余彬;主权和移民:从“旧约”到“新约”[D];暨南大学;2009年
9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平海啸;儒家孝悌思想与和谐人际关系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淑珍;民族高校学生民俗承载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林红;云南古代文学理论对中原文论的接受和发展[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巧;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的意义建构:效用与局限[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8 赵乃麟;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西南大学;2011年
9 耿直;一个兵团社区的地域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冯斌;国家目标与林农利益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歌;亚洲意味着什么?——读《在亚洲思考》[J];读书;1996年05期
2 费孝通;我对自己学术的反思——人文价值再思考之一[J];读书;1997年09期
3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J];世界历史;1994年06期
4 王铭铭;;二十五年来中国的人类学研究:成就与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5 王建民;学术规范化与学科本土化——中国民族学学科百年回眸[J];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6 马戎;;关于当前中国城市民族关系的几点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7 阎云翔;;差序格局与中国文化的等级观[J];社会学研究;2006年04期
8 徐贲;全球化、博物馆和民族国家[J];文艺研究;2005年05期
9 王铭铭;;中国人类学的海外视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高丙中;;人类学国外民族志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东尼·罗利;;东盟各成员国对待东盟的态度 新加坡[J];南洋资料译丛;1978年02期
2 李华;新加坡总统蒂凡那[J];东南亚研究;1982年01期
3 李恩生;;新加坡试办“托老所”[J];世界知识;1986年17期
4 妄为;;亨德里克森为何被召回[J];世界知识;1988年13期
5 李锦维;;新加坡制定新移民法的背景[J];国际展望;1989年18期
6 许文益;;李登辉访新加坡与台湾“弹性外交”[J];世界知识;1989年09期
7 庄礼伟;;新加坡的组屋[J];世界知识;1990年22期
8 曹云华;试论新加坡政府在经济起飞中的作用[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梁育民;林鹏;;新加坡与跨国公司的隔世情缘[J];南风窗;1993年05期
10 吴明玉,吴甫,,邵宗晨;新加坡人事管理一瞥[J];中国石油和化工;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雷振;;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社区参与实践[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李一平;;新加坡的现代化与文化转型[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良生;;新马关系中的水因素[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4 戴学稷;;孙中山 新马华侨与辛亥革命[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5 李路曲;;简论新加坡政府的宪政建设[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6 徐孟颖;;清廉国家廉政机制对比研究[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7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8 赵彦;;新加坡华人青年婚姻家庭状况调查与分析[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Maruja M.B.Asis;李兰;;亚洲的国际移民和家庭[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郑汕;刘利勤;;我国西南周边关系中民族宗教因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影响[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 军;新加坡是如何培养“清官”的[N];人民代表报;2005年
2 记者 刘超;吴邦国贾庆林分别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杨川梅;新加坡:从“电子政府”到“整合政府”[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姜玉涛;市领导会见新加坡企业家代表团[N];常州日报;2007年
5 赵良英;俞正声会见新加坡客人[N];湖北日报;2007年
6 记者 赵良英;省政协宴请香港新加坡客人[N];湖北日报;2007年
7 记者 张顺;曹刚川会见新加坡武装部队总长[N];解放军报;2006年
8 徐亚华;丁大卫会见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总裁[N];南通日报;2007年
9 ;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举行第三次会议[N];人民日报;2006年
10 刘灿;新加坡 高薪公职人员防腐清规戒律多[N];市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景峰;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卢正涛;新加坡威权政治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张斌;李光耀、苏哈托、马哈蒂尔强国政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刘虎;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李昌新;海权与国家安全[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杨明星;“第三方外交”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连帅;新加坡推行电子政务的经验和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2 董立彬;新加坡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靳莉;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覃敏健;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方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5 冯平;新加坡行政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孙建红;新加坡软权威主义政府的“善政”之道[D];山西大学;2007年
7 王文明;威权政治与新加坡经济现代化[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智勇;韩国和新加坡威权政治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瑾;1980年代以来新加坡威权主义政治的新发展[D];西北大学;2008年
10 陈丽芬;冷战后新加坡对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7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3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