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东北亚安全格局观察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Russia, and Japan have already formed the regional security pattern of "one Super three" in Northeast Asia, the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the four countrie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untries in Northeast Asia. The trend of regional security pattern is affected at all times.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Northeast Asia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security relations among the major powers in the reg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and thorny security environment facing China.
【作者单位】: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与战略研究”,项目编号为:10YJA810012 2013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项目“大学生践行‘中国梦’引导研究——以国家意识培养为切入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13JY49
【分类号】:D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蕴岭;如何认识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J];当代亚太;2003年06期
2 杜彬伟;;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建构主义解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3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5 常笑;;从《君主论》看现实主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桑雷;;全球化视角下霸权思想的理性思维[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侯发兵;王安平;;国际冲突的蛛网模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邹函奇;评析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理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隋书卿;;论冷战后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困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袁学哲;;朝鲜半岛新形势与和平发展战略影响力[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2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6 张雪鹏;;利益、权力、机制和认同:国际反恐合作的多维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7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赵广成;;国际体系的中产阶级化与没有收益的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9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10 袁伟华;;对外政策分析:家在何方?[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7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8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甘湘武;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投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申健;巴以问题:困境与出路[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灵玢;;结构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尝试[J];江汉论坛;2007年05期
2 夏安凌;;朝鲜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格局[J];太平洋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立峰;东北亚安全与发展的保证[J];日本学刊;2003年06期
2 陆武;试论美日韩体系对东北亚安全机制构建的影响[J];邢台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冯海霞;亚太安全与合作机制增强 困扰地区的矛盾远未消除——东北亚安全对话有所发展 美日联盟增强令人担忧[J];国防;1997年01期
4 杨伯江,季志业,傅梦孜,林利民,马俊威,戚保良;东北亚安全机制:现实与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04期
5 江旋;;论东北亚安全机制构建中的中国角色[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6 李庆四;“东北亚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交汇”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4年06期
7 彭鑫常;;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构建中的美国因素——以六方会谈机制为例[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李荣才,迟淑霞;美日军事同盟的演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马伟涛,韩玉贵;后冷战时代中日关于朝鲜半岛安全政策的比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李大光,李莉;东北亚安全形势特点及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晓光 李建明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家间交易影响东北亚安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蔡鹏鸿;日韩迈向同盟搅乱东北亚安全格局[N];国防时报;2011年
3 特约评论员 杜宇;“朝韩海战”增大东亚政治不确定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本报专稿 王寒;朝鲜进行第二次地下核试验[N];世界报;2009年
5 孙佳华;朝核:东北亚难题六方求解[N];解放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成珞;积极消极因素并存东北亚局势待观察[N];解放日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郑兴 刘香 杨宁;寻求合作与稳定的东北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沈丁立;图穷匕首见(之二)[N];东方早报;2008年
9 刘军红;安倍的外交突围[N];中国经营报;2006年
10 李敦球 王林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肖f^;权力、制度与文化[D];吉林大学;2006年
3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袁学哲;21世纪初中国朝鲜半岛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D];辽宁大学;2011年
2 周远;美日韩三角关系对东北亚安全机制构建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2年
3 任璇;李明博政府的东北亚安全政策探析[D];辽宁大学;2013年
4 梁锈月;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安全与合作[D];延边大学;2013年
5 张弘;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王海源;东北亚安全合作困境及中国的战略选择[D];东北大学;2009年
7 曹丹;冷战后东北亚安全格局中的美国因素[D];苏州大学;2012年
8 刘莎;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合作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承奉;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林志淼;冷战后美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及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437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43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