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与新一届国会对华政策走向

发布时间:2020-02-12 12:27
【摘要】: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是一次针对奥巴马执政绩效的民意公投,也是一次有利于共和党的选举回摆。在中期选举历史惯性、选举议题发散分布、奥巴马民众满意度低迷,以及共和党竞选策略奏效等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共和党得以在国会两院占据多数席位,与奥巴马政府形成所谓的"强分立"府会格局。基于这一状况,美国国内政治对峙与极化的态势将会延续下去,新一届国会将继续与奥巴马在内政外交领域展开缠斗,这无疑扭曲着国家利益,令美式民主陷入深深的迷思。就对华政策而言,新一届国会将延续其扰乱中美关系稳步、健康发展的"不和谐背景音"角色:在分立府会下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可能在经贸和军事安全意义上助力奥巴马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经贸、中国周边安全、人权等议题上为中美关系带来不必要的成本;而关键委员会及其领导层、关键非正式连线组织、关键涉华议员的调整与变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会采取消极涉华行为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光;刁大明;;美国国会议员涉华提案初探[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1期

2 刁大明;;2014年美国中期选举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莉;;美国会对华经贸议案的影响[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2期

2 漆海霞;徐进;;试析中美建交后美国对台军售——结构性矛盾和政党影响[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1期

3 李莉;;冷战后美国国会“西藏问题”提案及表决情况[J];国际资料信息;2009年04期

4 刁大明;;美国选区对华出口与涉华态度[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4期

5 黄放;孟亚波;李铮;;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及其对奥巴马执政的影响[J];国际研究参考;2014年11期

6 李莉;;冷战后美国国会对华投票的群体思维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6期

7 刘友道;莫然;聂紫薇;;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帕特里克·莱希的议案投票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黎兵;新兴大国崛起中的国际经济协调[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李莉;冷战后美国国会对华提案及其表决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光;刁大明;;美国国会涉台提案的发展[J];台湾研究集刊;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岳峰;俄罗斯国内关于对华政策的三种意向[J];国外理论动态;2000年01期

2 王海燕;试论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演变[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02期

3 卓礼明;试析冷战后老挝的对华政策[J];东南亚研究;2001年01期

4 郭梅花;冷战后美国的亚太战略与对华政策调整[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李小华;接触的限度:美国战略思想的贫困与对华政策两难[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8期

6 王妮利;抗战时期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性质[J];探索与争鸣;2002年11期

7 张道远;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J];学海;2002年01期

8 兰天;浅述欧盟制定对华政策政治经济背景[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6期

9 唐小松;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10 贾昕昕;浅析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两面性[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彪;;战后初期美国政府与军方在对华政策上的争论及其影响[A];近代中国(第八辑)[C];1998年

2 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臧运祜;;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4 冼国明;张岸元;;美国跨国公司与国会对华政治[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圣禾;日本研究机构发表对华政策提案[N];光明日报;2007年

2 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乔纳森·霍尔斯拉格 (Jonathan Holslag) 早报记者 吴挺 采访整理;欧盟对华政策必须达成更清晰共识[N];东方早报;2010年

3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教授 庄建中;安倍对华政策:“有限强硬”[N];东方早报;2013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蒯辙元;美国或将调整对华政策[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5 李春霞 李正信;美对华政策调整需正确决断[N];经济日报;2013年

6 记者 雷雨 通讯员 陈红霞;加拿大对华政策更加务实[N];南方日报;2014年

7 徐翼;美对华政策新思路趋向务实[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8 记者 宜宇;“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韦弦;欧盟对华政策表述微调的背后[N];世界报;2006年

10 贾文华;欧盟对华政策中的发展援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莉娇;乔治·W布什对华政策研究—一种层次、系统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2 徐艳秋;决策中层与美国外交决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晓燕;美国国会与对华安全决策(1989-2003)[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昌金;冷战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2 高娜娜;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雪婷;1945-1950年苏联对华政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梁辉;欧盟对华政策分析(1995-2004)[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陈德灏;试析冷战后澳大利亚对华政策的调整(1996-2012)[D];外交学院;2012年

6 王文波;新世纪以来欧盟对华政策的发展演变及影响探析[D];新疆大学;2012年

7 匡利莎;国内政治与马来西亚对华政策[D];湘潭大学;2013年

8 金俊哲;小泉内阁对华政策取向及其展望[D];延边大学;2005年

9 张汝松;论冷战后的印度对华政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俏;论小泉内阁的对华政策及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8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2578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9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