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文化路径及其借鉴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8:06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文化路径及其借鉴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儒家文化占有重要地位,新加坡自20世纪60年代推行工业化政策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物质文明极大提高。而与此同时引入的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发生严重冲突,对其国家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 新加坡政府选择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切入点着手建立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社会价值体系,提升社会文化认同感,进而构建完整的政治认同体系,有效改变了社会风气,成功度过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思想转型期。新加坡政府构建的政治认同,使得其国民有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认同自己的新身份——新加坡人,同时每个人都有着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强烈意愿。新加坡作为殖民国家,建国时间并不长,而且社会上存在着多种文化、宗教、民族,演化成多个社会群体,为了国家的发展,新加坡必须整合全国人民构建能够为各群体人民都能够认可的政治认同。新加坡政府在构建政治认同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普及“共同价值观”、强化国家意识,对公民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高度的政治认同,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形成了和谐的社会关系。借鉴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经验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高度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序论部分,作者阐述了选题的目的,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状况做了分析和总结,界定了政治认同的涵义,分析了政治认同构建的文化路径。 第一章,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难题。主要分析了新加坡的民族、文化和国家特点;阐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分析新加坡在政治认同构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新加坡领导人选择借用儒家思想进行政治认同构建的探索过程。 第二章,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路径和方法。本章论述了新加坡政府为构建政治认同而提出的核心价值体系“八德”和“共同价值观”;在推行这一价值体系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例如利用学校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推行儒学社会化等;最后展示新加坡政府构建政治认同的成效。 第三章,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借鉴意义。作者首先阐述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问题,中国文化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冲击、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改革开放之后的价值体系多元化,逐渐走向迷茫;中国在政治认同构建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经济利益保障不力引发的政治认同基础动摇、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代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困惑、对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颠覆等。因此针对借鉴新加坡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强化中国当代政治认同,作者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新加坡 政治认同 构建 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3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序论10-17
- 一、 选题意义10-11
- 二、 选题研究现状及方法11-13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13-14
-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14-17
- 第一章 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难题17-23
- 第一节 多元文化与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难题17-19
- 一、 移民带来的儒家传统文化18-19
- 二、 西方文化对新加坡现代文化的影响19
- 第二节 新加坡领导人对政治认同构建路径选择的思考19-23
- 一、 李光耀政治认同思想的形成20-21
- 二、 李光耀选择儒家文化构建政治认同的原因21-23
- 第二章 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路径和方法23-32
- 第一节 政府和领导人共同创造的“共同价值观”23-25
- 第二节 推行“共同价值观”的具体措施25-29
- 一、 通过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国家意识25-26
- 二、 以家庭稳固促进社会和谐26-28
- 三、 儒家文化的社会化28-29
- 第三节 “共同价值观”的成效29-32
- 一、 传播国家意识提升民族向心力30
- 二、 规范民众行为并塑造良好品格30
- 三、 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30-32
- 第三章 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借鉴意义32-43
-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文化问题32-34
- 一、 东西方文化碰撞32-33
- 二、 十年浩劫造成的文化迷茫,传统儒家文化被批判33
- 三、 改革开放后的价值观颠覆,儒家文化被遗忘33-34
- 第二节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认同问题34-36
- 一、 经济利益保障不力动摇政治认同的基础34-35
- 二、 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困惑动摇政治认同的本质35-36
- 三、 对传统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颠覆动摇政治认同的载体36
- 第三节 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提升我国政治认同构建水平36-43
- 一、 大力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37-38
- 二、 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38-40
- 三、 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为政治认同构建和谐的文化环境40-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7-48
- 致谢48-4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健;德育模式构建初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亚群;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评析[J];八桂侨史;1993年03期
3 吕元礼,魏新文;新加坡的“管得严”[J];城市问题;2002年06期
4 王胜利;对新加坡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2年04期
5 冯周卓;;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6 安晋军;从儒家伦理看普遍伦理的建立理路[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杨玉珍;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文化动因[J];东岳论丛;1995年01期
8 刘少才;新加坡如何治理交通和环境[J];公关世界;2002年10期
9 张鸿燕;当代新加坡道德教育的主要特色及启示[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韦冬雪;新加坡学校德育对我们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吴潜涛;[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芳;论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政治认同构建的文化路径及其借鉴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04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