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西方政治论文 >

“印度教特性”政治与印度人民党

发布时间:2017-04-29 08:00

  本文关键词:“印度教特性”政治与印度人民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印度教特性”思想是一种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它强调印度教文化和印度教传统,目的是建立一个印度教占据主导地位的印度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起,印度教特性思想一直影响着印度国内政治发展。在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表现为以印度教特性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与英国殖民主义和国大党的世俗主义民族主义的竞争,在印度独立后表现为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宪法确定的世俗主义原则的竞争。20世纪80年代随着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复兴,印度人民党从一个小党逐渐成长为印度政坛两大主要政党之一,并在1998年至2004年间成为印度执政党。本文以印度教特性和印度人民党为分析对象,考察不同历史时期印度教特性政治实践的具体表现,分析印度教特性政治对印度人民党和印度政治发展进程的作用与影响。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印度教特性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其主要内容和本质,主要探讨以印度教特性为代表的印度教民族主义与世俗主义民族主义即印度民族主义的关系。第二部分研究了印度独立以前印度教大斋会和独立后印度人民同盟的印度教特性政治实践,分析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在印度教特性政治中的作用和影响。第三部分分析印度教特性政治对印度人民党发展的促进作用,制约因素,印度教特性政治对印度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最后做出结论认为印度人民党应该逐渐淡化印度教特性政治色彩,转型为全方位型政党。但是,其与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紧密关系阻碍了其转型,印度人民党要想成功转型并放弃印度教特性还需付出很大努力。
【关键词】:印度教特性 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人民党 政治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73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6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意义7-10
  • (一) 问题的提出7-9
  • (二) 选题的学术意义9
  • (三) 选题的现实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3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三 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13-16
  • (一) 研究理论13-14
  • (二) 研究方法14
  • (三) 研究内容14-16
  • 第一章 “印度教特性”思想的内容和本质16-30
  • 第一节 “印度教特性”思想的提出16-20
  • 一 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印度教特性”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16-18
  • 二 萨瓦卡尔其人与“印度教特性”思想18-20
  • 第二节 “印度教特性”思想的内容20-24
  • 一 萨瓦卡尔的“印度教特性”思想20-23
  • 二 “印度教特性”思想的发展变化23-24
  • 第三节 “印度教特性”思想的本质24-30
  • 一 印度独立运动中的“印度教特性”思想24-25
  • 二 民族主义和反殖民主义视野下的“印度教特性”思想25-30
  • 第二章 “印度教特性”政治实践30-50
  • 第一节 从“印度教特性”思想到“印度教特性”政治实践30-39
  • 一 印度教大斋会——由思想理论到政治实践的开始30-33
  • (一) 从思想理论到政治实践的转变30-31
  • (二) 萨瓦卡尔和印度教大斋会的“印度教特性”政治实践31-33
  • 二 甘地遇刺事件及印度人民同盟的“印度教特性”政治33-39
  • (一) 甘地遇刺事件及其对“印度教特性”政治的影响33-35
  • (二) 印度人民同盟时期的印度教特性政治实践35-39
  • 第二节 “印度教特性”政治与印度教“同盟家族”39-50
  • 一 “印度教特性”与国民志愿服务团40-47
  • (一) 国民志愿服务团成为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源泉40-43
  • (二) 印度人民党与国民志愿服务团的关系43-47
  • 二 世界印度教大会及其他“同盟家族”组织47-50
  • 第三章 印度人民党与“印度教特性”政治50-75
  • 第一节 印度人民党的成立及早期发展50-56
  • 一 印度人民党的早期发展和印度教民族主义复兴50-53
  • 二 “印度教特性”作为印度人民党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53-56
  • 第二节 印度人民党在90 年代的大发展56-66
  • 一 1989、1991 年人民院选举——印度人民党崛起的信号56-58
  • 二 阿约迪亚寺庙之争58-61
  • 三 印度教特性政治的胜利——印度人民党执掌国家政权61-66
  • 第三节 印度教特性政治对印度政治发展进程的影响66-75
  • 一 印度教特性政治对印度政治议程和宗教关系的影响66-69
  • 二 印度教特性政治对印度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的影响69-70
  • 三 印度教特性政治对印度人民党发展的制约70-75
  • 结论: 印度教特性政治的未来75-77
  • 参考文献77-84
  • 致谢84-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有为;印度教派冲突与政治斗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朱明忠;“印度教国家”理论与印度的教派斗争[J];当代亚太;1996年03期

3 邱永辉;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印巴关系[J];当代亚太;2003年05期

4 薛克翘;印度独立后思想文化的发展特点[J];当代亚太;2004年04期

5 尚劝余;印度人民党政治风波透析[J];当代亚太;2005年10期

6 叶正佳;;印度寺庙纠纷的起因、后果、启示及前途[J];国际问题研究;1993年02期

7 吴永年;印度政局动荡的深刻背景:“教派主义”与“世俗主义”之争[J];国际展望;1997年10期

8 吕月英,刘中民;教派主义与当代印度政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宋丽萍;印度人民党研究述略[J];世界历史;2004年02期

10 张高翔;;印度印穆教派冲突研究综述[J];世界历史;2008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印度教特性”政治与印度人民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4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44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