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与统一:印度联邦制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元与统一:印度联邦制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复杂多元的社会结构,为印度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带来了极大挑战。但几十年来的政治发展打破了独立前许多学者关于印度将解体的预言,今天的印度成为一个政治相对稳定、民主运转有序的现代联邦制国家。这使得印度成为一般性多元社会民主理论不能解释的特例。针对印度,包括利普哈特的结盟民主说,霍洛维茨的向心模式说,斯蒂潘及林茨的国家-民族模式说,以及国内正在激辩的第一代民族政策与第二代民族政策理论,等等,都提供了不同的解释模式。这些不同解释模式间争论的核心是:针对多元社会,到底是以“分”还是以“合”为导向? 基于对传统解释模式的批判,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必须要基于社会结构视角和历史制度主义的维度来对印度多元整合问题进行研究。基于马太·杜甘社会结构理论,本文认为印度具备典型的水平分裂结构,其代表着印度独特的社会冲突模式。而任何制度都是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产物,其在历史中的产生与演进受制于社会冲突的类型。正是从水平分裂结构和历史制度主义两个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解释印度多元统一的有别于其他宏大理论的较为中观层次的解释模式。 文章的核心思路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印度联邦制诞生于印度水平分裂结构。水平分裂社会结构对印度联邦制创制具有两方面影响,一是水平分裂结构产生的印度社会内部冲突迫使制宪者必须选择一种能够包容多元社会的制度框架,联邦制以其对多元的包容性而获得肯定。另一方面,水平分裂结构产生的分离主义危险又迫使制宪者不得不考虑国家统一性的构筑,因而印度联邦制并非以美国式联邦制为蓝本,其以鲜明的集权特征而被称为“集权主义的联邦制”或者弹性联邦制。在联邦制设计中,精英之间争论,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外部压力、国大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权力架构等对联邦制的形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联邦制构筑的统一性基础为印度日后处理多元与统一关系创造了制度前提。 其次,印度水平分裂社会结构内在蕴含的社会冲突又使得印度联邦制向分权化方向演进。印度集权式联邦制是印度建国时在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下中央与各邦不对等权力关系条件下产生的,随着印度多元社会因素的生长,国大党一党大体制必然向多党体制演进,联邦制也随之发生转型。但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的衰落与解体带有明显路径依赖特征,,联邦制也向着分权化方向平稳演进。在此过程中,总统治理条款和地方分离主义成为多元与统一之间冲突的典型表现形式。最终通过语言邦的创建、地方自治的推进以及宪法对联邦制的调整,印度社会的多元性得到了有力保障,同时国家政治统一性也从未被打破。 印度的联邦制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进程,一个是统一化的进程,另一个是多元化的进程,多元与统一并行不悖。虽然至今印度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多元社会冲突,但是从一般性国际经验来看,无疑印度较好的处理了本国多元与统一间关系。结合当前国内第一代民族政策与第二代民族政策之间的争论,本文认为,虽然印度国情与中国不同,但印度经验中关于多元与统一间的辩证关系值得我们考察,只有充分尊重多元才能有效维护统一,而只有维护统一才可能更好尊重多元。当然,多元与统一关系的处理有赖于复杂的政治制度设计,同时也离不开特殊的社会结构,而这又是印度经验的局限性所在。
【关键词】:联邦制 水平分裂结构 社会冲突 一党独大体制 多元整合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735.1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6
- 一、 研究的缘起12-14
- 二、 研究的综述14-21
-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21-26
- (一) 结构主义视角22-24
- (二) 历史制度主义24-26
- 上篇 奠基:多元条件下的统一性构筑26-52
- 第一章 印度联邦制的多元社会基础26-34
- 一、 印度的水平分裂社会结构27-31
- (一) 宗教冲突28-29
- (二) 种姓分裂29-30
- (三) 地区种族——文化多元30-31
- 二、 印度多元社会结构的特点31-34
- 第二章 近代英国在印度的联邦制植入34-41
- 一、 英国对印度分而治之的策略34-37
- 二、 英国在印度对联邦制的植入37-41
- 第三章 印度联邦制的确立41-52
- 一、 印度独立建国时的社会形势41-44
- 1、 印巴分治对印度国内所造成的社会动荡41-42
- 2、 建国后印度所面临的周边环境42-43
- 3、 建国后国大党一党独大的政党体制43-44
- 二、 印度联邦制的政治辩论44-46
- 三、 印度联邦制的制度设计46-52
- 1、 议会制宪政框架47
- 2、 集权式联邦权力架构47-49
- 3、 世俗主义国家政策49-50
- 4、 非对称联邦制50-52
- 下篇 演进:联邦制内的多元生长52-114
- 第四章 政党体制变革下的联邦制发展53-74
- 一、 国大党一党独大时期的联邦制55-60
- (一) 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形成的历史原因56
- (二) 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的现实基础56-59
- (三) 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下的联邦制59-60
- 二、 国大党衰落过程中的联邦制60-69
- (一) 国大党衰落的过程60-63
- (二) 国大党衰落的原因63-67
- (三) 国大党衰落与印度联邦制67-69
- 三、 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解体后的联邦制69-74
- (一) 国大党一党独大体制的解体原因分析69-71
- (二) 九十年代后印度两大党体制的形成71-73
- (三) 政党体制变革后的联邦制73-74
- 第五章 联邦制下多元与统一的冲突74-96
- 一、 总统治理条款74-85
- (一) 总统治理条款宪政设计75-77
- (二) 总统治理实施概况77-81
- (三) 总统治理频率降低原因分析81-85
- 二、 地方分离主义85-96
- (一) 地方分离主义产生原因85-86
- (二) 地方分离主义带来的问题86-92
- (三) 地方分离主义的逐步化解92-96
- 第六章 联邦制内的多元生长96-114
- 一、 从语言建邦到语言联邦制97-103
- (一) 语言邦的建立过程97-102
- (二) 语言建邦对联邦制的影响102-103
- 二、 地方自治的推进103-108
- (一) 印度地方自治传统104
- (二) 独立后印度地方自治的演变104-106
- (三) 印度地方自治对联邦制的影响106-108
- 三、 联邦制的制度调整108-114
- (一) 九十年代印度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08-109
- (二) 宪法对联邦制的调整109-110
- (三) 现阶段的印度联邦制110-114
- 总结与思考114-120
- 参考文献120-125
- (一) 中文文献120-123
- (二) 英文文献123-125
- 后记125-12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萨布拉塔·K·米特拉,祝东力;语言与联邦制:多元种族的挑战[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2年01期
2 孙士海;中国与印度的经济改革比较[J];南亚研究;1998年01期
3 王红生;;90年代以来印度的潘查亚特制度建设与政治改革[J];南亚研究;2009年02期
4 高子平;;语言建邦与印度半联邦制的形成[J];史林;2008年05期
5 陈金英;;印度地方政党及其政治影响[J];南亚研究季刊;2007年03期
6 杨文武;邹毅;;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现状及其维度探析[J];南亚研究季刊;2009年01期
7 谭道明;;墨西哥联邦制与政党制度的良性互动——墨西哥2012年总统大选结果分析[J];拉丁美洲研究;2012年05期
8 杨冬云;;印度分权化改革及其对印度联邦制的影响[J];齐鲁学刊;2006年04期
9 赵晖,祝灵君;从新制度主义看历史制度主义及其基本特点[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10 Mahendra P.Singh;Surya Deva;柳建龙;;印度宪法:于多样性中统一的典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朱维群;[N];学习时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庆丰;论印度联邦与邦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多元与统一:印度联邦制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3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