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娜·阿伦特之“无思”概念
发布时间:2023-01-05 18:08
汉娜·阿伦特运用苏格拉底哲学中的“思考”概念,原创出“政治根本恶”起源的重要概念——无思。无思内涵几乎贯穿了阿伦特任何著作,是阿伦特政治哲学的核心与实质。 阿伦特对苏格拉底的借鉴在于:思考是人的复数性(内部存在和外部存在)之间无声的对话(dialegesthai),这种对话是把人从孤独中解放出来,并继续维系对话的能力,所以,当“我”与自己的伙伴终止对话时,思考便不能继续,于是便转入阿伦特所指的“无思”状态。因此,把无思从哲学领域中提炼出来,运用于解释政治行动与政治的根本恶,并进一步主张“政治地思考”,是阿伦特思想理论独有的贡献。 首先,阿伦特认为无思人格与无思政治直接相关。无思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被政治孤立或是在政治上表现出冷漠态度,无思人以大众最为典型;所谓无思政治,就是大众社会中公民非经慎思的政治行动。无思政治造成公共领域“无言”的政治荒漠景象,甚至是利用权力制造暴力的极端行动;无思通过破坏人的本质与政治制度之间良性互动,酿成两种极端后果:使人变成追求纯物质消费的劳动生物,或使政治参与国家统治领域完全重合,最终发生政治的“平庸恶”现象——官僚主义、极权主义、运动政治、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引言
一、学术界的评判
二、选题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无思概念的哲学基础:苏格拉底与沉思生活
一、苏格拉底的申辩
(一) 人的复数性
(二) 苏格拉底为何不施自救
二、苏格拉底之死与柏拉图
三、阿伦特的借鉴
(一) 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分离
(二) “与自身和谐”的公民理性
(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方法
第二章 平庸之恶:无思概念
一、艾希曼的审判
二、“无思”之政治人格
(一) 大众
(二) 暴徒
(三) 精英
三、无思之政治形态
(一) 官僚政治
(二) 运动政治
(三) 极权政治
第三章 人的本质与政治的界限
一、政治地思考
(一) 自我审判与“良知”的家园
(二) 判断力与意见
(三) 行动与革命精神
二、思考之政治
(一) 政治宽恕
(二) 争议之民主——评议会制度
(三) 政治地思考与公共领域
三、人与政治之间
(一) 政治参与之美德
(二) 公开性:对话之意义
(三) 差异与平等之间:社会的概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27907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引言
一、学术界的评判
二、选题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
第一章 无思概念的哲学基础:苏格拉底与沉思生活
一、苏格拉底的申辩
(一) 人的复数性
(二) 苏格拉底为何不施自救
二、苏格拉底之死与柏拉图
三、阿伦特的借鉴
(一) 外在自我与内在自我的分离
(二) “与自身和谐”的公民理性
(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方法
第二章 平庸之恶:无思概念
一、艾希曼的审判
二、“无思”之政治人格
(一) 大众
(二) 暴徒
(三) 精英
三、无思之政治形态
(一) 官僚政治
(二) 运动政治
(三) 极权政治
第三章 人的本质与政治的界限
一、政治地思考
(一) 自我审判与“良知”的家园
(二) 判断力与意见
(三) 行动与革命精神
二、思考之政治
(一) 政治宽恕
(二) 争议之民主——评议会制度
(三) 政治地思考与公共领域
三、人与政治之间
(一) 政治参与之美德
(二) 公开性:对话之意义
(三) 差异与平等之间:社会的概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279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guojizhengzhilunwen/372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