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成都漆器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2 14:24

  本文关键词:成都漆器艺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成都漆器 审美 造物观 设计思想


【摘要】:成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漆器产地之一。自商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漆器制作工艺就已经形成,经春秋战国的发展与积淀渐趋成熟,至两汉时期达到鼎盛,成为全国漆器生产中心。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成都漆器在各地的频繁出土,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其学术价值的关注。从其历史发展与器物遗存的状况看,成都漆器不仅在中国漆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造物思想已经超越了工艺美术与器物文化的层面,延伸到了设计艺术的领域。 本文以成都漆器艺术为研究对象,拟在考古学及历史学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设计学的视角为切入点,旨在探寻其造型与装饰设计的独特语言,并发掘其内在的审美价值与设计思想。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分析、图表演示及综合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对成都漆器艺术展开了三个层面的研究:1.器物层面,即从形(器形)、饰(纹饰)、色(色彩)三个方面来发掘成都漆器独有的审美特质与独特匠心。2.文化层面,即由表及里地探寻器物之中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与文化内涵,厘清现有的一些认识上的争议或误区,明确成都漆器的文化特性与历史价值。3.观念层面,即对成都漆器所体现的造物智慧与设计思想及其对现代设计的积极意义进行深入探析与理性思考。 通过对成都漆器艺术历史发展与审美表现的总体梳理与诠释,并结合上述三个层面的逐层探析与全面展开,本文最终形成了如下三点认识: 第一,多元的文化观。在成都漆器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多元文化因素及观念意识的汇入、交融与重组,因此通过器物所传达出的文化观念,既表现为多元交融的复合性(观念、文化与工艺),又呈现出对后世影响的多种指向(器物、技艺与思想)。本文认为,正是文化观念的多源性与多向性,决定了成都漆器多元复合的文化特质及其在中国工艺文化史与中国漆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第二,整一的审美观。在成都漆器内质与外文的关系中,形成了融自然之美、器物之美、制度之美为一体的审美观。在此审美观念的影响下,成都漆器呈现出功能与审美的平衡、纹饰与器物的契合、纹饰内在的有机统一、造型与装饰风格的趋同四个方面的审美特质。 第三,朴素的设计观。在成都漆器内在的自然-器-人(社会)的有机系统中,器物作为自然、人及社会之间关系的纽带,一方面处于自然之道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受到社会之法的制约。然而,在造物过程中,蜀地漆工却并未因受制于天道与理法而表现出被动与无为,而是在遵从与顺应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造物哲学。本文认为,从设计的角度来考量成都漆器的造物思想与思维方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对“良器”的追求及由此所体现出的朴素的设计观,而这也正是本文对成都漆器设计研究的最终指向。
【关键词】:成都漆器 审美 造物观 设计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6.7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7
  • 1.1 选题说明13-16
  • 1.2 研究现状综述16-22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2-24
  • 1.4 研究路线、内容与方法24-27
  • 第2章 成都漆器综述27-55
  • 2.1 概述27
  • 2.2 地域空间与地缘优势27-32
  • 2.2.1 地域与美材28-30
  • 2.2.2 地缘优势30-32
  • 2.3 成都漆器的历史发展32-48
  • 2.3.1 发展期——商周32-34
  • 2.3.2 成熟期——战国34-37
  • 2.3.3 繁荣期——秦汉三国37-45
  • 2.3.4 衰落期——魏晋以后45-48
  • 2.4 主要墓葬与器物遗存48-54
  • 2.5 本章小结54-55
  • 第3章 成都漆器的胎骨工艺与造型特征55-83
  • 3.1 概述55
  • 3.2 造物之术:胎骨与制法55-62
  • 3.2.1 胎骨工艺举要55-61
  • 3.2.2 成都漆器胎骨工艺的演变61-62
  • 3.3 成器之巧:造型呈现62-82
  • 3.3.1 品类与形制分析63-77
  • 3.3.2 造型特征77-82
  • 3.4 本章小结82-83
  • 第4章 成都漆器的装饰语言与视觉阐释83-135
  • 4.1 概述83
  • 4.2 髹漆与饰器:髹饰之道83-92
  • 4.2.1 髹饰技法举要84-89
  • 4.2.2 髹饰技法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89-92
  • 4.3 形式与秩序:纹样之辨92-121
  • 4.3.1 纹样的题材表现92-104
  • 4.3.2 纹样的构图特征104-108
  • 4.3.3 成都漆器纹样的审美特质108-117
  • 4.3.4 纹样的时代演变——以云纹为例117-121
  • 4.4 漆色与工艺:色彩之韵121-134
  • 4.4.1 漆色工艺121-124
  • 4.4.2 黑红主体二色及其成因分析124-128
  • 4.4.3 尚五观念与五色之变128-134
  • 4.5 本章小结134-135
  • 第5章 成都漆器艺术的价值取向135-171
  • 5.1 概述135
  • 5.2 多源与交融:文化价值135-149
  • 5.2.1 辨正:文化属性与主体地位136-140
  • 5.2.2 分层:文化结构的呈现与解读140-143
  • 5.2.3 交融:从地方风格到地域共性143-149
  • 5.3 美感与契合:审美价值149-164
  • 5.3.1 造物在宜:材质之美149-156
  • 5.3.2 范正器美:器形之美156-161
  • 5.3.3 质体文饰:装饰之美161-164
  • 5.4 功能与维度:使用价值164-170
  • 5.4.1 利与用:用的五个层面166-167
  • 5.4.2 器与质:质的双重指向167-170
  • 5.5 本章小结170-171
  • 第6章 审视与反思:现代设计语境中的成都漆器艺术171-188
  • 6.1 概述171
  • 6.2 语境转换:走向式微与失语现象分析171-174
  • 6.2.1 “域”的错位:观念与成器方式171-173
  • 6.2.2 “消费”差异:审美废止与周期173-174
  • 6.3 存在方式:现代诉求与结构变化174-181
  • 6.3.1 文与质的范畴变化175-177
  • 6.3.2 器与人的关系变化177-181
  • 6.4 现代反思:成都漆器中的自然观与生态设计理念181-187
  • 6.4.1 道器之间:传统工艺的自然观181-183
  • 6.4.2 顺天造物:早期的生态设计理念183-187
  • 6.5 本章小结187-188
  • 结论188-194
  • 致谢194-195
  • 参考文献195-203
  • 图录203-211
  • 附录1 成都漆器历史发展与现代传承大事记211-214
  • 附录2 出土成都漆器的墓葬(遗址)一览表214-218
  • 附录3 成都漆器品类及造型汇总表218-220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22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琥;中国传统漆器的“经典之作”[J];东南文化;1999年04期

2 游咏;西汉铜座漆耳杯及相关问题的讨论[J];东南文化;1999年02期

3 郑珉中;唐琴——九霄环佩[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4期

4 许嘉璐;说“正色”──《说文》颜色词考察[J];古汉语研究;1994年S1期

5 院文清;楚与秦汉漆器的几个问题[J];江汉考古;1987年01期

6 郭德维;我国先秦时期漆器发展试探——兼论曾侯乙墓漆器的特点[J];江汉考古;1988年03期

7 王纪潮;论战国秦汉漆器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J];江汉考古;1995年01期

8 海原末治;刘厚滋;;汉代漆器纪年铭文集录[J];考古;1937年01期

9 ;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的主要收获[J];考古;1975年01期

10 俞伟超;李家浩;;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漆器制地诸问题——从成都市府作坊到蜀郡工官作坊的历史变化[J];考古;197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普军;汉代髹漆工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31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31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