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吐鲁番坎儿井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9 03:16

  本文关键词:吐鲁番坎儿井保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吐鲁番 坎儿井 文化遗产 保护


【摘要】:作为传承了近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国家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细分文化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具体表现形态。各地区和各细分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自然条件、文化传承的不同,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物质生产形式。坎儿井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沙漠地区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耕种的水利系统。尽管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与传统江南地区利用地表径流进行灌溉和西北部分地区利用冰川融水进行灌溉有所不同。但究其本质,坎儿井与我国古代其它农耕水利系统一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尊重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条件,改造自然环境的结晶。在我国,坎儿井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传统意义上的“西域”地区,即今天的新疆、甘肃一带。其中分布密度最大,范围最广,使用最为频繁的应当是今天的吐鲁番地区。由于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很多学者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起并列,将其誉为我国古代的三大工程之一。对坎儿井的研究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相关的水利、技术以及人文发展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其在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对坎儿井的研究对吐鲁番地区的区域历史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此外,与其它历史文化遗产不同的是,坎儿井至今仍在我国以吐鲁番为代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坎儿井保护研究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坎儿井的自身特点,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坎儿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为研究对象,经过实地考察、访谈、阅读文献从纵向历史的角度考察了坎儿井与吐鲁番绿洲文明的关系,又横向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现阶段吐鲁番坎儿井保护的典型案例呈现了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现状,继而总结出吐鲁番坎儿井的保护对策,以实现其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春莲;;谈吐鲁番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3期

2 阿力木·许克尔;艾木都力·吾序尔;依沙克·胡吉;;吐鲁番地区恢复坎儿井的必要性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8年10期

3 黄文房,阚耀平;新疆坎儿井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J];干旱区地理;1990年03期

4 裴建生;王新;艾尼瓦尔·卡德尔;谢蕾;;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坎儿井保护利用及工程措施[J];干旱区地理;2008年05期

5 邓正新;胡居红;;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利用与保护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2008年03期

6 崔峰;王思明;赵英;;新疆坎儿井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7 麦麦提;;论新疆坎儿井的环境资源价值及其保护[J];甘肃农业;2007年10期

8 力提甫·托乎提;论kariz及维吾尔人的坎儿井文化[J];民族语文;2003年04期

9 纳斯尔,王新;新疆坎儿井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水利水电技术;1989年06期

10 赵丽;宋和平;赵以琴;刘兵;;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价值及其保护[J];水利经济;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1160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60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