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域分析在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1-12 06:00
本文关键词:可视域分析在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 可视域分析 文物保护规划 保护区划
【摘要】: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城市的文化与经济应当共同建设,文物保护单位是城市的旅游资源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为了安全完整的保护文物,我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需要编制文物保护规划,且保护区划是规划编制的重点。保护区划分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文物的保护水平和规划在管理实践中的可执行程度。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文物保护规划作为文物保护类专项性规划,既要强化保护,也要弘扬文化,文物的保护区划不仅需要保障文物自身的安全与完整,还需要从游览观光的可视性等空间角度来开展工作。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位于湖南省武冈市,为国务院第七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军事教育机构之一,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旧址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及资料收集整理,首先,从文物本体保护状况、文物价值分析以及旧址景观构成等方面对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的保护对象进行了现状分析,明确了旧址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其次,以旧址片区景观可视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可视域分析功能对旧址片区的地理空间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李明灏故居及中山堂的背景协调范围,并通过可视方案比选确定了旧址展示利用的游览路线。再次,根据旧址现状分析结果及可视域范围研究结果综合确定了旧址的保护区划。最后,对保护区划内的景观保护,人工建筑控制,历史文化展示宣传等方面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从现状分析的结果来看,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文物本体分为中山堂、李明灏故居、法相岩溶洞三部分,中山堂建筑保存情况较好,李明灏故居建筑保存情况较差,法相岩溶洞保存情况一般。旧址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社会、科学价值。旧址的景观构成包括了自然景观、遗址景观、文化景观、人工建筑与设施景观等四个方面,其中自然景观完整性较好但环境质量需要整治,遗址景观中文物建筑亟待修葺,文化景观的传承性较差,人工建筑与设施景观与旧址历史风貌不协调。从区域可视分析的结果来看,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所在区域地形地势有较为明显的起伏,最高点为法相岩山顶,中山堂离李明灏故居及法相岩较远,周边农田、居民地区地势较缓和。本文基于ArcGIS平台的可视域分析模块,以中山堂、李明灏故居等两个点为观赏点,确定了各自的背景协调范围,在进行保护规划时应将该部分进行重点保护或整治。根据ArcGIS路径可视域分析结果,经比选,确定了游览路径为"武冈二中校门—王檄鳌居所—中山堂—法相岩山顶—法相岩溶洞入口—李明灏故居",该路段视觉体验更佳,活动范围大,对参观者的吸引力较大。本研究结合旧址可视域分析结果与武冈市总体规划,确定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保护范围面积为7.3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6.8公顷,建设控制地带又下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三个级别面积分别为3.5公顷、13.2公顷、10.1公顷。在旧址保护范围内需要对遗址景观即文物本体进行保护修葺,保护工程可以分为重点维修、防护巩固、拆迁清除和日常维护四类。为了保证建设控制地带与旧址历史风貌的景观协调性,需要完善旧址片区基础设施,控制周边建筑高度,整治周边建筑风格。同时,还需要加强旧址历史文化展示宣传,以弘扬旧址的黄埔精神,传承旧址的文化景观。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2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雪冰;可视域分析在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保护规划中的应用[D];湖北大学;2016年
2 杨坤;可视域分析算法的并行化与容错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池聪伶;三维地形可视域分析及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4 张武;基于GIS的ADS-B地面站部署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4年
5 周丹;基于GIS可视域分析的矿山环境视觉污染评价[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17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