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甘泉宫形制探讨
本文关键词:汉甘泉宫形制探讨
【摘要】:上世纪70年代的调查认为汉甘泉宫的平面形制是一个北墙有曲折而南墙平直的刀把形。通过2009年调查测量,发现城前头沟两侧的城墙存在整体错位现象,可知该遗址其实由东、西两城构成,二者之间有驰道、直道南北贯通。东城为汉甘泉宫,西城有林光宫、云阳县城、驻军阅兵场所三种可能。甘泉苑的范围东至铜川,西至彬县,甘泉宫是甘泉苑的中心,甘泉苑内外的离宫别馆及建筑遗址分布颇有规律,揭示了甘泉宫与京师长安之间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分类号】:K878
【正文快照】: 汉甘泉宫遗址位于陕西淳化县北铁王乡凉武帝村一带,至今台基耸立、墙垣犹存。它北依甘泉山,南望长安,规模宏大,宫室壮丽,其主体建筑是在武帝时期完成的,“有宫十二,台十一”(《关中记》)。甘泉宫为西汉皇帝常居常往之处,“武帝常以五月避暑于此,八月乃还”(《关中记》);同时又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杰;;汉代后妃“就馆”与“外舍产子”风俗[J];历史研究;2009年06期
2 岳晓蕾;汤林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西汉皇家园林特征[J];现代园艺;2014年12期
3 齐润运;;论汉武帝时期上林苑的范围[J];秦汉研究;2009年00期
4 陈绍宇;许建民;王文龙;赵安成;李怀有;;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特征及其防治途径[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4期
5 王伟;;秦玺印封泥所见宫殿及其分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张树国;;汉至唐郊祀制度沿革与郊祀歌辞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张颖;王琼;刘晖;;大遗址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探讨——以汉甘泉宫遗址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9 王勇;秦、西汉时期关中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J];史学月刊;2004年08期
10 李都都;;甘泉与西汉中期的国家祭祀[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周亚;;秦汉上林苑的功能及其与都城发展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颖;刘晖;田铂菁;;汉代园林甘泉宫遗址的景观数字化研究[A];2009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晗;人口变动、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姚文波;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子期;秦汉阙论[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4 徐迈;汉唐长安空间与文学关系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晏波;近代甘肃东南地区政治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宪功;风俗·环境·经济生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淼;抓住大西安建设历史机遇,推进西安大园林建设[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封婷;战争影响下的社会[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芳芳;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5 莫波功;周秦苑囿试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敬德;两汉皇家园林社会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靳建辉;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坡地系统侵蚀过程与侵蚀环境演变规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建国;隋唐长安禁苑的历史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古帅;明清汾河中游河湖环境与地方水利变迁[D];山西大学;2012年
10 王璐;两汉京兆杜陵文人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伊丽;古墓·幽灵[J];丝绸之路;2005年04期
2 王谦;淳化县发现匈奴文物[J];文博;1998年01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玉 笛;堪与长城媲美的秦千里直道[N];大众科技报;2004年
,本文编号:1217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1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