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时期南盘江流域墓葬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3 02:20
本文关键词:战国秦汉时期南盘江流域墓葬研究
【摘要】:南盘江是滇东的唯一一条大河,下游连接滇、黔、桂三省,南盘江流域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我国云贵高原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交汇的枢纽地。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第一次尝试以南盘江流域为视角和空间范围,对流域内现有的战国秦汉时期墓葬,按照上游、下游两个部分和墓葬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流域内墓葬的分期和特点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和随葬器物的演变特点,将南盘江流域战国秦汉时期墓葬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墓葬特征表现为土著特征占据主导地位,中原特征不明显;中期墓葬特征表现为土著特征与中原特征并存,土著特征呈衰落趋势,中原特征呈增强趋势;晚期墓葬特征表现为中原特征占据主导,土著特征零散出现。从墓地整体布局、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器形、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对墓葬和随葬品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西汉中晚期是本流域墓葬和随葬器物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主要表现为南盘江流域土著特点逐渐衰退和消失,中原特点逐渐占据主导。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墓葬所反应出的社会组织形态、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面貌。社会组织形态上,南盘江流域早期主要是几个酋邦分割统治下的酋邦社会;中、晚期,南盘江流域处于原有酋邦制度和中央地方行政制度共同管理的过渡性社会。经济上,早期,流域内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渔猎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晚期,农业和手工获得迅猛发展,农业日益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部门。文化上,早期已经有丰富的艺术文化;中晚期,汉文字的传入加速了南盘江流域的文化发展进程。在分析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南盘江流域内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与中原文化及周边文化的关系,得出南盘江流域的文化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而是由多种文化相互影响、碰撞、融合而成的多元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增庆 ,张一民;广西壮族与云南贵州兄弟民族的古代文化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5年03期
2 万斗云;夜郎国疆域考[J];贵州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3 叶成勇;;贵州西部青铜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格局变迁[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4 宋先世;;半个世纪的征程——贵州考古学50年成就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张新宁;;江川李家山墓地:再现滇国贵族生活[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6期
6 周庆基;;关于弩的起源[J];考古;1961年11期
7 李晓岑;张新宁;韩汝玢;孙淑云;;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J];考古;2008年08期
8 蒋志龙;吴敬;;关于云南金莲山墓地的初步认识[J];考古;2011年01期
9 童恩正;;近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战国秦汉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J];考古学报;1980年04期
10 李昆声;;云南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1年01期
,本文编号:1216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1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