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新疆考古发现的头骨穿孔现象

发布时间:2017-11-26 06:00

  本文关键词:新疆考古发现的头骨穿孔现象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考古 头骨穿孔 形态 分布


【摘要】:本文收集了新疆地区已经发表的头骨穿孔材料,在此基础上,对头骨穿孔的特征、出现该现象墓葬的分布以及特点进行了探讨。 本文绪论部分对新疆地区头骨穿孔现象的发现与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对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头骨穿孔材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与整理。 第二章对头骨穿孔进行形态研究。新疆考古发现的头骨上的穿孔,乃战争创伤和人为穿凿所致,对于有意识的人工穿孔来说,穿孔方法主要有挖槽法、钻眼法和锯切法三种。本章根据单个穿孔的形态,将其分为圆形穿孔、方形穿孔、不规则形穿孔、塌陷骨折和砍削骨折五个类型,并结合材料进行穿孔类型、位置、穿孔个体特征统计后发现:总体而言,五类穿孔中圆形穿孔和不规则形穿孔所占比例较大,穿孔倾向于出现在头骨的顶骨位置,侧别上倾向于左侧,但不同的墓地有其不同的盛行情况;穿孔行为的实施对象主要是青壮年男性,而出有穿孔头骨的墓葬在总数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说明这一现象仅在特定人群中低频施用,可能具有其特殊意义。 第三章考察了头骨穿孔现象墓葬的分布和特征。本章通过对头骨穿孔墓葬分布及环境的总体把握,总结其地域性规律;后对相关墓葬的基本类型进行分析,从墓葬地面标志及排列情况、随葬品、葬具、其他埋葬习俗四个方面比较这些遗存的相似性。本文认为头骨穿孔应是一种在相互影响的古代集团间存在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这些地区早期居民中共同存在过的一种行为,而天山南北山脉河谷是这一现象传播交流的通道。 头骨穿孔现象与新疆地区古代先民的文化相关,它的存在与分布是天山南北各区域间文化存在联系的反映。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Q981;K8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银运;王令红;董兴仁;;广西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人类头骨[J];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7年01期

2 何星亮;;生前开颅,还是死后穿孔?——关于“中国五千年前开颅术”之商榷[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戈;新疆史前文化[J];西北民族研究;1994年02期

4 ;昭苏县古代墓葬试掘简报[J];文物;1962年Z2期

5 王炳华;;新疆阿拉沟竖穴木椁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1年01期

6 邢开鼎;刘宁;郭靖;张玉忠;;新疆石河子南山古墓葬[J];文物;1999年08期

7 王炳华;;新疆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文化试析[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8 王明哲;张玉忠;;乌鲁木齐乌拉泊古墓葬发掘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01期

9 羊毅勇;;试析新疆古代葬俗[J];新疆社会科学;1990年04期

10 周金玲;开都河南岸石围墓葬的发掘及相关问题[J];西域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邵会秋;新疆史前时期文化格局的演进及其与周邻地区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薛文伟;新疆考古发现的动物随葬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中华;新疆伊犁河流域史前时期墓葬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胡望林;察汗乌苏墓地察吾乎文化遗存及相关问题探析[D];西北大学;2009年

4 李卓;新疆伊犁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封堆墓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28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28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