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与“海洋中华”
本文关键词:“多元一体”与“海洋中华”
更多相关文章: 多元一体 汉文史籍 中国古代文明 王朝政治 东南沿海 人们共同体 太平洋西岸 民族工作 跨文化性 海陆
【摘要】:正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殊而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海、陆二元并立的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在"华夏中国(中心)—四方万国(边缘)"的国家社会结构中,历代中央王朝政治的核心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大陆性文化,大陆性文化是显性、强势、正面的文化,海洋文化蛰居边缘、民间的地位,是四方万国中的"岛夷"、"诸番"社会,是隐性的、弱势的、甚至相当长时期是"负面"的东西,被长期排斥、抑制发展。中国文明史的这一特征,导致了在以汉文史籍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K87
【正文快照】: (厦门大学海洋考古学研究中心)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殊而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海、陆二元并立的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在“华夏中国(中心)—四方万国(边缘)”的国家社会结构中,历代中央王朝政治的核心是建立在农耕文化基础上的大陆性文化,大陆性文化是显性、强势、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陈连开;;关于中华民族的含义和起源的初步探讨[J];民族论坛;1987年03期
3 吴春明;;“重瓣花朵”与“多元一体”[J];南方文物;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幼平;试论环境与华北晚期旧石器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马戎;从王桐龄《中国民族史》谈起——我国30年代三本《中国民族史》的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周文玖;;从“一个”到“多元一体”——关于中国民族理论发展的史学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潘乃谷;;费先生讲“武陵行”的研究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李珍;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安瑞军;;浅论环境与下川文化[J];沧桑;2009年02期
8 刘绍卫;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资源的跨文化思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陈隆文;;地理环境与河洛文明[J];东北史地;2011年06期
10 赵杰;论中华民族的凝聚与复兴[J];东疆学刊;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江林昌;;东西方古文明的比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石毅;;“大都市研究——社会、人口、文化”专题综述[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郝思德;;也谈昂昂溪文化的经济生活[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4 邱文元;;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江林昌;;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与演进轨迹[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覃德清;;中华民族文化学——中国民族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全新拓展与整合[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8 周兴维;;西藏共享性发展理路述要——基于藏汉文明共同体的解读兼应Andrew M.Ficher等作者[A];华西边疆评论(1)[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欣欣;现代性体验下苗族乡村妇女的家庭生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于家富;清乾隆朝强化“国语”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尹红;广西融水苗族服饰的文化生态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7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8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孔令远;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倩;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汤霞;《左传》语言的文学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月梅;当代蒙古族的牧业生产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牛燕军;城市化背景下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流动人口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6 刘雪红;论夏商时期河洛集团与苗蛮集团的文化交流与融合[D];郑州大学;2011年
7 刘争艳;时空视野下的春秋战国长城[D];郑州大学;2011年
8 唐宁;安徽江淮地区西周考古学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吕明明;吐鲁番史前彩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曹贵;宜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春明;;“环中国海”海洋文化的土著生成与汉人传承论纲[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叶恩典;;泉州与新罗、高丽关系文物史迹探源[J];海交史研究;2006年02期
3 袁靖;;关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贝丘遗址研究的几个问题[J];考古;1995年12期
4 林惠祥;;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J];考古学报;1958年03期
5 李家添 ,吴春明;台湾西海岸史前文化编年初论[J];南方文物;1992年03期
6 吴春明;;中国东南与太平洋的史前交通工具[J];南方文物;2008年02期
7 陈连开;;关于中华民族的含义和起源的初步探讨[J];民族论坛;1987年03期
,本文编号:1228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22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