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从王化到民时:汉唐间敦煌地区的皇家《月令》与本土时令

发布时间:2018-01-26 17:14

  本文关键词: 敦煌 阴阳时令 《月令》 地域政治 生活日常 出处:《史林》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梳理了敦煌文献中的时令内容,指出敦煌时令文献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中央王朝颁行的皇家《月令》,另一类则是配合敦煌地域特色而生成的本土时令。在不同区域尺度上,时令知识也呈现出不同景致。以《四时月令诏条》和《御刊定礼记月令》写本为代表的皇家《月令》,折射出中央意识形态在敦煌的贯彻过程。而散落于蒙书、类书、字书、具注历、书仪等敦煌文献中的时令内容则反映了经典《月令》地方化与一般化的过程,也反映了时令作为一种知识在敦煌民间的生产、流通及消费过程。时令的国家政治象征意义与民间实际应用意义在敦煌文献中交汇,从而构成汉唐时期时令知识的两个主要面相。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asonal content in Dunhuang literature, Dunhuang literature pointed out that the season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issued by the Central Dynasty Royal < Home >, the other is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unhuang and the local time. In different regional scale, seasonal knowledge has a different view. In four a letter home < > and < > a record monthly journal Royal Appointment Ceremony on behalf of the Royal "home", reflects the central ideology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Dunhuang. And scattered in the Mongolian books, books, books, note with calendar, seasonal Book instrument in Dunhuang literature reflects the process of the classic "Home > localization and general, but also reflects the season as a kind of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Dunhuang folk production, circula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seasonal national poli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intersection of Dunhuang folk literature, which constitute the knowledge of the two season during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A major fac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中古时代东亚博物学研究:以海外所藏稀见写本为中心”阶段性成果之一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K870.6
【正文快照】: 时令,又称“月令”,即古代随季节制定的政令,广义来看,还包括岁时节令的内容。战国中晚期,时令吸收阴阳五行思想,形成更为严密的知识体系,固又有“阴阳时令”之称。1李零指出时令是古人式图与原始思维的反映,葛兆光则将其归入与“天”有关的方术。2时令上可为天子提供施政纲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永明;;敦煌本《六十甲子历》与道教[J];敦煌学辑刊;2007年03期

2 石明秀;;先秦两汉月令生态观探析——以敦煌悬泉壁书为中心的考察[J];敦煌研究;2008年02期

3 李并成;;汉敦煌郡境内置、骑置、驿等位置考[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4 杝侃理;;从阴阳书到明堂礼——读银雀山汉简《迎四时》[J];中华文史论丛;2010年01期

5 吴y=骧 ,余尧;汉代的敦煌郡[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6 刘次沅;西安碑林的《唐月令》刻石及其天象记录[J];中国科技史料;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曾昭聪;;敦煌文献词汇研究法四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李娜;;李端与佛教之关系略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5 保宏彪;;唐肃宗兴复基地取舍于朔方和河西的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王贺;;唐及唐前哀册文[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崔晓莉;;突厥与中原王朝联姻政策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付庆周;;唐太宗之崇兴儒学[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刘守芬,王洪波,姜涛,陈新旺;对中国古代廉政法律制度的历史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丁放,袁行霈;玉真公主考论——以其与盛唐诗坛的关系为归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劲;;阮朝都城顺化营建理念中所折射的中华思想——越南汉文文献的整理与再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4 范淑英;;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胡姓居民与聚落[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三编[C];2005年

6 郑炳林;屈直敏;;归义军时期敦煌佛教教团的道德观念初探[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敦煌《发病书》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8 邹其昌;孙洪伟;;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考工记》造物思想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李PIW ;;敦煌遗书之厄与学术观点之窒(1900—1915)[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10 ,

本文编号:1466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466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2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