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晋中地区龙山时代遗存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7 01:50

  本文关键词: 侧装双掛鬲 正装双掛鬲 杏花文化 白燕三期遗存 老虎山文化 出处:《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所指的“晋中地区”并非行政区划上的概念,主要指太行山以西、黄河以东的山西省中部地区,包括了太原盆地、忻州盆地、晋东山地以及晋西高原山地的部分地区。对于晋中地区的龙山时代考古遗存,无论是从本地区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晋陕冀北部及内蒙古中南部这个大的双掛鬲系统来考虑,目前学术界大都把其当作一个文化面貌统一的整体来进行研究,认为晋中地区在龙山时代存在着单一的考古学文化。但实际上并非这样,晋中地区在龙山时代存在着两支性质不同的考古学遗存,其考古学文化面貌并不是统一的。本文在现有材料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晋中地区龙山时代各类遗存的分期、陶器特征及文化性质的分析,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前言 界定了本文研究对象的时空范围,总结了晋中地区龙山时代考古遗存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 第二章:晋中地区龙山时代遗存分析 按照地理环境的特点,将晋中地区分为忻州盆地、吕梁山地、太原盆地汾河以东和汾河以西四个小区。在对典型器物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晋中地区各小区内的龙山遗存进行了分期研究,明确了各类遗存的文化特征,同时还确立了不同小区内龙山时代考古遗存的年代对应关系。 第三章:晋中地区龙山遗存文化性质的讨论 首先分析了晋中地区以杏花村四期为代表的双掛鬲遗存,认为这类遗存以鬲、e潯、尊、瓮为主要成分,陶鬲以侧装双掛鬲为特征,单把鬲和无掛无把鬲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陶器的特征区别于同时期周邻地区的其他考古学文化。该遗存具有强烈的自身风格和特点,形成了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杏花文化。通过对游邀遗址双掛鬲遗存的分析,认为该遗存虽然有一些器物是来自于内蒙古中南部的文化因素,但其主导因素主要还是来自于杏花文化,该遗存与杏花文化的文化性质是相同的。 随后分析了晋中地区的白燕三期遗存,将该遗存的陶器群分为5组。A组器物包括小口篮纹壶、器盖和豆,是对本地传统因素的继承和发展;B组器物包括有领夹砂罐、“五花大绑状”附加堆纹直腹罐、敛口瓮、长颈尊、高领尊、曲腹盆,是来自于内蒙古中南部老虎山文化的因素;C组器物包括釜灶和单把罐形e潱前籽嗳谝糯娑悦淼坠刀谖幕徒咸账吕嘈筒糠治幕蛩氐奈斩钠魑

本文编号:1467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467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