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石峁遗址的发现与中华文明探源的进路——关于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3-05 08:39

  本文选题:石峁遗址 切入点:玉文化 出处:《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中,一个中国史前最大的城市遗址——石峁遗址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以石峁遗址的发掘与石峁玉器研究为契机,2013年6月,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此次研讨会开启了考古学与文学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在学术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就该会议的核心议题进行再思考,试图从石峁遗址的发现出发,结合对玉石之路、玉石文明的考察,在考古学和文学人类学相结合的视域勾勒出中华文明探源的一种进路。
[Abstract]:Among the top ten new discoveries in Chinese archaeology in 2012, the Shimao site, China's largest prehistoric city sit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The China Jade Road and Jade Corps Culture Seminar was held in Yulin City, Shaanxi Province. The seminar opened an interdisciplinary dialogue between archaeology and literary anthropology. It is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the academic history. This paper reconsiders the core topic of the conference, and tries to start from the discovery of the ruins of the rock knolls and combine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oad of jade and the civilization of jade.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bination of archaeology and literary anthropology, a way to explore the sourc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utlined.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基金】: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10&ZD100) 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在实证与阐释之间:文学人类学多重证据法的理论与实践”(11YJCZH2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01期

2 张如柏;;中国古代玉石之路初探[J];中国宝玉石;1995年03期

3 叶舒宪;;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J];民族艺术;2013年04期

4 费孝通;;中国古代玉器和传统文化[J];群言;2001年08期

5 臧振;“玉石之路”初探[J];人文杂志;1994年02期

6 叶舒宪;;怎样从大传统重解小传统——玉石之路、祖灵牌位和车马升天意象[J];思想战线;2013年05期

7 唐启翠;;“玉石之路”研究回顾与展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胡文高;魏佩;;我的收藏经历和石峁玉器[J];收藏界;2013年08期

9 叶舒宪;;红山文化玉蛇耳坠与《山海经》珥蛇神话——四重证据求证天人合一神话“大传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建兰;[N];中国文化报;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喜君;红山文化证明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兼谈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傅仁义;最早岫玉制品的发现是中国玉文化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郭大顺;玉器的起源与渔猎文化[J];北方文物;1996年04期

4 孙葛;;对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城市形象文化定位与设计问题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5 戴尔俭;玉器时代献疑与美感探源[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6 张明华;良渚古玉综论[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7 葛凌青 ,康柳硕;试析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齐家文化玉璧[J];甘肃金融;1998年02期

8 聂星超;;“互文性”视域下的《蛙》与《维庸之妻》女性人物分析[J];当代文坛;2014年03期

9 钟华邦;;中国古代“玉石之路”的质疑[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4年03期

10 张帆;;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考古发现和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10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叶友琛;周代玉瑞文化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孔富安;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5 扎亚;汉蒙教育类成语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苏欣;京都玉作[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张煜;清中期痕都斯坦玉器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9 毛毳;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中对东方文化借鉴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10 高海珑;当代火神神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元元;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翡翠制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郭潇;楚美术造型特征在动画片中的应用与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3 韩静;楚地玉器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寇燕;独山玉雕中人物艺术性表现探析[D];武汉纺织大学;2010年

5 谢晓燕;齐家文化玉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清波;美学视野下的《说文解字》玉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崔艳华;先秦玉器与玉文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9 任佳;中国玉器石雕的思想文化内涵[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陈晓华;中国古代尚玉习俗初探[D];湘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伯达;清代宫廷玉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1期

2 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面面观[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01期

3 干福熹;;玻璃和玉石之路——兼论先秦前硅酸盐质文物的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顾冬红;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特征与文明发展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张如柏;;中国古代玉石之路初探[J];中国宝玉石;1995年03期

6 董俊卿;干福熹;承焕生;胡永庆;程永建;柴中庆;周剑曙;顾冬红;赵虹霞;;河南境内出土早期玉器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11年03期

7 王学孟;;质疑殷墟古玉“和田”说及其辨析[J];地质学刊;2011年02期

8 ;对商代琢玉工艺的一些初步看法[J];考古;1976年04期

9 戴应新;;陕西神木县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娍查[J];考古;1977年03期

10 陈志达;;关于新疆和田玉东输内地的年代问题[J];考古;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炜林 孙周勇 邵晶 杨利平 胡珂 邵安定 康宁武 项世荣 屈凤鸣 周健 刘小明;[N];中国文物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燕;玉柄形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炜林;孙周勇;;石峁玉器的年代及相关问题[J];考古与文物;2011年04期

2 阎宏东;;神木石峁遗址陶器分析[J];文博;2010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5695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695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d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