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汉墓的神药与尸解成仙信仰

发布时间:2018-03-11 21:11

  本文选题:汉墓 切入点:尸解信仰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汉墓出土资料和道教文献的交叉考证,可以揭示被遗忘千年的尸解信仰的具体内容。汉人以死为尸解成仙的必由之路,死是"暂过太阴"、"太阴炼形"的过程。死者将在冥界得不死药,身生羽翼、飞升成仙。其中,用神使、丹鼎、神鸟"生物行精"、宴饮歌戏之吉庆等多种象征形式,反复强调墓主之得药成仙。以济南无影山汉墓出土的系列大型彩绘陶塑为基础,结合马王堆、金雀山及陕西郝滩等汉墓出土资料,可还原出一套比较完整的汉代墓葬仪式话语。其结构大体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即"三官"守护墓主人"太阴炼形"、获神界致送之神仙饮食——壶和鼎所象征的"神药"、"太一帝君"车马相迎。藉由这套仪式话语系统,汉人达成了由死而仙、"先死后蜕"的尸解成仙承诺,此乃汉墓的生命转换功能之所在。
[Abstract]:Based on the cross-textual research on the unearthed materials of Han tombs and Taoist documents, it can reveal the concrete contents of the forgotten thousand years' autopsy beliefs. The only way for Han people to become immortal remains is to die. Death is a process of "temporarily passing through Taiyin" and "Taiyin chain-shaped". The dead will have immortal medicine in the underworld, and their wings will rise to immortals. Among them, many symbolic forms, such as the use of gods, the danding, the divine birds "biological essence," and the auspicious celebration of banquets and plays, etc. Based on a series of large-scale painted pottery sculptures unearthed from the Han Tombs in Wuying Mountain, Jinan, and combined with the unearthed materials from the tombs of Mawangdui, Jinqishan and Hao Tan in Shaanxi, Can restore a relatively complete Han Dynasty tombs ceremony discourse. Its structure consists of three main links, That is, "Taiyin chain-shaped", the owner of the "three official" guardian tombs, received the Diet of the Immortals, the pot and the medicine symbolized by the tripod, and the horse and chariot of the "Taiyi Emperor," by means of this ritual discourse system. The Han people reached the immortal promise of death and then slough, which is the function of life transformation of Han tomb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分类号】:K87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江 ,金国庆;江西高安碧落山西汉墓[J];南方文物;2002年02期

2 房道国 ,高继习 ,刘剑 ,常祥;洛庄汉墓发掘又获新成果[J];走向世界;2002年01期

3 叶知秋;;《淅川东沟长岭楚汉墓》简介[J];考古;2011年07期

4 韦正;;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杨河组汉墓[J];南方文物;2011年02期

5 刘瑞连;;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画中蛇与神怪图像新考释[J];美术大观;2011年08期

6 蔡有兄;薄克庭;;物化探信息综合调查在章丘市洛庄汉墓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13年06期

7 程学华;;西安市东郊汉墓中发现的带字陶仓[J];考古;1963年04期

8 王文辉;;南京邱家山汉墓[J];考古;1963年08期

9 赵世纲;;长沙东郊两汉墓|!介[J];考古;1963年12期

10 张欣如;;长沙南郊砂子塘汉墓[J];考古;196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桂兵;;三羊墩汉墓与两汉盐渎区位分析(纲要)[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武成;王秀清;;内蒙古中南部汉墓出土货币概述[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3 商春芳;;洛阳汉墓出土的乐舞资料概说[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南京地区汉墓简说[A];1982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2年

5 吴荣曾;;汉辟兵、千金钱小考[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6 何爱平;张立明;;巢湖放王岗汉墓出土漆木器脱水前期的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牛天伟;;汉墓“伏羲、女娲”画像辩证——与孟庆利先生商榷[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奇华;;交乐汉墓出土文物与夜郎的关系[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孙淑云;何治国;梁宏刚;;四川绵阳双包山汉墓出土金汞合金实物的研究[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燕;;扬州汉墓漆器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传虎;宿迁三庄汉墓亟待保护[N];新华日报;2003年

2 刘庆柱 白云翔;洛庄汉墓的发现及其意义[N];光明日报;2001年

3 记者 任忆;老山汉墓有望于9月底开棺[N];人民日报;2000年

4 肖昌琦 徐承德;徐州驮篮山汉墓惊现神秘陪葬坑[N];新华日报;2004年

5 记者 程霞;合浦县汉墓博物馆竣工开放[N];北海日报;2008年

6 李艳芳 本报记者 张轶;带你提前探秘汉墓博物馆[N];大连日报;2009年

7 晓霞;洛庄汉墓谜团重重[N];中国民族报;2001年

8 秦华;老山汉墓发掘进入关键阶段[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记者 熊润频;六安接受舆论监督加强汉墓保护[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刘江 任忆;北京老山汉墓正式开棺[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尊志;徐州汉墓与汉代社会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蒋璐;中国北方地区汉墓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4 庄家会;再现,还是再现?[D];西安美术学院;2013年

5 周俊玲;建筑明器美学论[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6 武玮;黄河中下游地区汉至西晋模型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宋蓉;汉代郡国分制的考古学观察[D];吉林大学;2009年

8 王春斌;汉代陶器生产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赵海洲;东周秦汉时期车马埋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余静;中国南方地区两汉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炜州;河南汉墓出土陶圈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胡赵建;山东汉墓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王秀伟;山东东南沿海汉墓的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王明巍;辽南地区汉墓[D];辽宁大学;2013年

5 张翔宇;河南中小型汉墓分析[D];郑州大学;2002年

6 张仁杰;广州地区汉墓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李一全;峡江汉墓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金东;峡江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汪冰冰;孔家坡汉墓简牍语词通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彦佐;考古出土的汉砚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9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599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e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