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夏都老丘考略

发布时间:2018-03-13 07:19

  本文选题:夏都 切入点:老丘 出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献有关夏王帝宁(杼)曾以老丘之地为其都的记载是可信的。从夏王朝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属于夏文化的二里头文化分布范围来看,夏都老丘的地望应限定在今河南省境内。今豫西北、豫西、豫南等地不可能是老丘所在,老丘理应在今豫东的开封地区境内。文献有夏都老丘位于开封县陈留镇以北的记载,今开封东北的国都里一带和陈留镇东北的王陈寨一带值得重点关注。王陈寨虎丘岗遗址位置与文献记载较为接近,遗址本身地势较高,范围较大,文化堆积厚,年代早,其为老丘故地的可能性较大。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夏代中晚期的都邑—斟寻,中间未曾中断或废弃。夏都斟寻与老丘并非一都制前提下的前废后兴关系,二者有一定的并存期,前者应为夏王朝中晚期的主都,而老丘则为夏王朝一段时期内的辅都。便于统治和东方军事战争的需要是夏王朝设立老丘辅都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e records in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ancient hills as its capital are credible. From the main areas of activity of the Xia Dynasty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rlitou culture belonging to the Xia culture, The ground view of Xadu Laoqiu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territory of today's Henan Province. Northwest Henan, western Henan, southern Henan and other places cannot possibly be the old hills, and Lao Qiu should be in the Kaifeng area in the east of Henan. There are records in the literature that Xiadu Laoqiu is located north of Chenliu Town in Kaifeng County. The area of Guoduli in the northeast of Kaifeng and Wang Chen Zhai in the northeast of Chen Liuzhen are worthy of major atten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site of Huqiu hillock in Wang Chen Zhai is close to the records in the literature. The site itself is relatively high, has a large scope, and has a thick cultural accumulation. It is early in the age. It is more likely to be the old Qiu site. The Yanshi Erlitou sit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Xia Dynasty, without interruption or abandon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a du du search and Lao Qiu is not the same as that of old Qiu, and they have a certain period of co-existence. The former should be the main capital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he Xia Dynasty, while Laoqiu was the auxiliary capital in a period of the Xia Dynasty, and the need for easy rule and military war in the East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Lao Qiu Fu du in the Xia Dynast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与河洛三代都城文明研究”(项目编号:13&ZD100)资助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河南杞县牛角岗遗址试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4年02期

2 许宏;陈国梁;赵海涛;;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J];考古;2004年11期

3 李伯谦;东下冯类型的初步分析[J];中原文物;1981年01期

4 张国硕;;《竹书纪年》所载夏都斟寻释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玉洁;;夏人“十迁”及夏都老丘考释[J];中州学刊;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李勇;祝凯歌;;古希腊史研究的新突破——评《多维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汤城;;王夫之论史文繁简[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9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继刚;;先秦旱灾概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硕;;夏都探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3 王巍;;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动向与新进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尹弘泽;杨其威;;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新分期[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六、七合辑[C];1994年

6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7 王连葵;;河套和岱海地区夏商时期文化初探[A];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研究文集[C];1989年

8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俊杰;豫东地区夏商时代文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宁宁;红山文化与商族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芝荃;;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J];华夏考古;1987年02期

2 郑若葵;论二里头文化类型墓葬[J];华夏考古;1994年04期

3 徐旭生;;1959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J];考古;1959年11期

4 李仰松;严文明;;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1年04期

5 高天麟;张岱海;;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0年01期

6 徐殿魁;王晓田;戴尊德;;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东区、中区发掘简报[J];考古;1980年02期

7 张岱海;高彦;;晋南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调查与试掘[J];考古;1980年03期

8 仇士华;蔡莲珍;冼自强;薄官成;;有关所谓“夏文化”的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J];考古;1983年10期

9 ;河南方城县八里桥遗址1994年春发掘简报[J];考古;1999年12期

10 许宏;陈国梁;赵海涛;;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J];考古;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庞生;老丘是中夏六帝都 西河是晚夏四帝都——《全夏都初探》之四[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老丘;砍掉猿的尾巴便是人[J];税收与社会;1994年07期

3 ;小幽默[J];兵团工运;1997年05期

4 马家敏;寝丘不在临泉[J];中国地名;2001年06期

5 ;漫画与幽默[J];南方农机;1997年04期

6 马家敏;寝丘在固始不在临泉──勘第一届新方志之谬[J];中州今古;2002年01期

7 王恩涌;关于我国首都的历史变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9年05期

8 马家敏;临泉县历史沿革考述[J];学术界;1997年06期

9 孙华;夏代都邑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自力更生办工厂 多产化肥为支农[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胡红霞;“折筷子”扭亏法[N];证券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赵红 通讯员 张旭;培训:圆了宽城地税人的梦[N];中国税务报;2000年

3 俞小石;反腐小说风行书市[N];文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国硕;夏商时代都城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江涛;二里头遗址与夏都[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05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05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