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丧葬_《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应国墓地丧葬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11年
虢国墓地丧葬制度研究
程晓丹
【摘要】:虢国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京畿附近的一个重要姬姓诸侯国,对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先秦文献对虢国的记载过于简略,致使虢国的历史扑朔迷离,学术界众说纷纭。虢国墓地的发现弥补了两周之际的考古空白,为研究虢国历史和西周时期诸侯国的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文基于考古发掘的墓葬材料,并结合文献资料,对虢国墓地的丧葬制度进行探讨。并以虢国墓地为切入点,通过与晋侯墓地、应国墓地和国墓地丧葬制度的对比研究,进而总结虢国丧葬制度的特点,为深入探讨西周时期的丧葬制度打下基础。 通过对虢国墓地的系统分析,本文得出如下观点: 一、虢国墓地在棺椁制度上的最高规格为一椁两棺,与文献记载的“诸侯五重”不符。原因是《三礼》成书较晚,加之后世的礼学家对社会上所流行的礼仪制度进行了加工、整理,刻意地突出了等级内容,并把礼制理想化。另一种原因是中原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棺椁等木质材料的保存,由于棺椁朽蚀严重,仅存朽灰,可能会导致考古工作者的辨别出现误差。在墓道问题上,虢国墓地没有发现带墓道的墓葬,究其原因可能与“未得爵命为诸侯”有关。 二、在用鼎制度上,列鼎制度已经形成,并延伸至其它器物,高级贵族随葬的青铜礼器在西周晚期已经出现僭越现象;乐器只有国君和太子级别才可以随葬并且只在男性墓葬中发现;出土的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级别较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随葬乐器制度和列鼎制度上丰镐地区要早于中原地区,说明周文化的传播是从宗周地区向四周扩散的。虢国墓地的一大特色是鬲的随葬均为偶数,这是其它诸侯国所罕见的。 三、在车马制度上,虢国墓地随葬车马坑的等级并不仅仅取决于随葬车马数量多少,而是以车马坑的长度上的倍数关系来决定的;车马坑的形制也趋于规范化,从虢国墓地发掘的车马坑来看,车马坑与墓主之间也体现出了明显的从属关系。车马器的种类以辖、衔、镳为主,銮铃作为一种常见的车马器,与其它礼器一样,已经成为虢国丧葬制度的重要随葬品。 四、在用玉制度上也有其自身特征,琀玉、琀贝主要见于长江以北地区,这是在周文化圈内流行的丧葬礼俗,在楚墓中这类丧葬礼俗就很少有发现,表明琀玉并非楚人的传统。组玉佩中的玉璜大多呈奇数,而晋侯墓地则更多的表现为偶数,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发现,璜与鼎的数目越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越高,反之则地位低。璜与鼎的数目没有明显的相对等关系,璜的数目与鼎的数目并不完全相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8.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志鹏;两周时期葬马遗存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2 赵玉春;先秦时期覆面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久昌;虢国车马坑葬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张娟;常军;;略论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中的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3 梁宁森;关于虢国历史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王龙正;孙新民;王胜利;;平顶山市北滍村两周墓地一号墓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88年01期
5 ;平顶山应国墓地九十五号墓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2年03期
6 许永生;;从虢国墓地考古新发现谈虢国历史概况[J];华夏考古;1993年04期
7 胡小龙;;浅谈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车马坑[J];华夏考古;1993年04期
8 宁会振;上村岭虢国墓地时代刍议[J];华夏考古;2000年03期
9 林寿晋;;《上村岭虢国墓地》补记[J];考古;1961年09期
10 边成修;叶学明;沈振中;;山西长治分水岭战国墓第二次发掘[J];考古;196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张崇琛;;新闻与文学交融的杰作——《聊斋志异》中的新闻篇章[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熊寿康;读《辞源》(修订本)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5 王海青;鲁迅论“三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6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张颖慧;;敦煌、居延简中的“关、戊、椄楪”[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9 李俸珪;;礼治与王权的客观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谦盈;;郭沫若论商、周人殉的基本观点[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4 谢保成;;郭沫若史学研究的攀登时期——郭沫若治史道路研究之三[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谢济;;郭沫若建国后的古文字研究[A];郭沫若史学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董耀会;;论秦始皇长城的创建与边地开发经营[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7 徐勇;;天时、地利、人和——试析赵氏立国智氏败亡的经验教训[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8 江建;何建萍;谢四海;余夏红;;蚁鼻钱新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四期[C];2005年
9 翟玉莘;;浅谈楚货币体系中的“■”字铜币[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四期[C];2005年
10 方小玉;;从秦汉货币统一看楚称金衰亡过程[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四期[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8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丽;河北出土商周青铜礼器、杂器铭文辑证[D];河北大学;2009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久昌;虢国车马坑葬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安路;东胡族系的覆面葬俗及相关问题[J];北方文物;1985年01期
3 盖山林;契丹面具功能的新认识[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4 邱国彬;内蒙古敖汉旗大哈巴齐拉墓地调查[J];北方文物;1996年03期
5 井中伟;我国史前祭祀遗迹初探[J];北方文物;2002年02期
6 郭淑云;北方丧葬面具与萨满教灵魂观念[J];北方文物;2005年01期
7 张军;;契丹覆面、毁器、焚物葬俗小议[J];北方文物;2005年04期
8 滕铭予;张亮;;玉皇庙文化的发现与研究[J];北方文物;2011年04期
9 丁义珍,刘凤桂;江苏沿海原始墓地红陶钵盖头葬俗初探——兼谈头向朝东的仰身直肢葬的含义[J];东南文化;1988年02期
10 ;江苏沭阳万北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靖;;中国古代家马的研究[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亚岐 王颢 景宏伟 刘阳阳 刘思哲;[N];中国文物报;2004年
2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田亚岐 耿庆刚 袁文君;[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应桥;河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2 李秋丰;论先秦时期的巫术与教育[D];吉林大学;2008年
3 谢尧亭;晋南地区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新郑郑国祭祀遗址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成;东周时期葬用马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员雪梅;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玉器考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胡进驻;东周郑韩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刘允东;先秦车马殉葬制度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田有钱;秦“公墓”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佘一兵;试论我国古代的丧葬玉[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王志;中国史前至商周时期人面崇拜之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9 庄家铭;试论东周时期内蒙古地区北方系青铜文化墓葬殉牲习俗[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钦龙;郑韩故城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丰;良渚织机的复原[J];东南文化;1992年02期
2 ;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 M2001发掘简报[J];华夏考古;1992年03期
3 ;三门峡市机械厂车马坑的发掘[J];华夏考古;1993年04期
4 许永生;;从虢国墓地考古新发现谈虢国历史概况[J];华夏考古;1993年04期
5 胡小龙;;浅谈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车马坑[J];华夏考古;1993年04期
6 宁会振;上村岭虢国墓地时代刍议[J];华夏考古;2000年03期
7 杨权喜;;襄阳山湾出土的鄀国和邓国铜器[J];江汉考古;1983年01期
8 ;襄阳蔡坡战国墓发掘报告[J];江汉考古;1985年01期
9 杨权喜;江汉地区的鬲与楚式鬲[J];江汉考古;2001年01期
10 李仰松;;佤族的葬俗对研究我国远古人类葬俗的一些启发[J];考古;196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双印;千年尘封迷雾重重 一朝面世石破天惊——《虢宝撷英——虢国墓地出土文物精华展》侧记[J];中原文物;2003年02期
2 李久昌;虢国墓地墓葬制度述论[J];考古与文物;2003年06期
3 李久昌;虢国墓地车马坑出土的车及其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5年04期
4 宁会振;上村岭虢国墓地时代刍议[J];华夏考古;2000年03期
5 张彦修;上村岭虢国墓地铁器的历史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郭珂;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玉器艺术浅识[J];美术观察;2004年08期
7 张娟;;浅析虢国女贵族墓出土的玉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许海星;从虢国墓地出土玉器谈西周葬玉的使用特征[J];中原文物;2005年03期
9 张娟;常军;;略论三门峡虢国墓地车马坑中的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3期
10 李清丽;杨峰涛;;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馆藏“虢姜”组器[J];文博;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三文;[N];中国文物报;2001年
2 姚江波;[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姚江波;[N];市场报;2002年
4 ;[N];中国商报;2000年
5 吕济民;[N];中国文物报;2000年
6 记者 王建明;[N];光明日报;2003年
7 成春到;[N];中国商报;2002年
8 ;[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 王治国;[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馆长 王治国;[N];中国旅游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程晓丹;虢国墓地丧葬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员雪梅;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玉器考释[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代安乐;博物馆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4 孙海宁;应国墓地丧葬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应国墓地丧葬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4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