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王晓阳
【摘要】:辽宁省本溪地区旧石器的发现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庙后山遗址轰动于世开始,却在以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逐渐沉寂下来。而借着2011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组成的旧石器考古调查队这一契机,又为该地区旧石器研究打开了新局面。本文即对本溪地区旧石器与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可分为七个部分。 一、前言首先介绍庙后山遗址的发现情况、研究简史和研究成果。介绍2011年旧石器考古调查队在辽宁地区本溪地区调查的成果:经过短短13天的调查,在该地区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9处,采集石器共784件。此次调查发现不仅为该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增添了材料,发现了新的工具类型;还确定了两大工业类型,即大石片和石叶工业,大大丰富了辽宁地区石器工业的类型;另外对于庙后山人的人地适应,探讨古人类的生存情况和环境演变也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为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此次调查研究为主,将之前庙后山遗址的研究纳入进来,从石器分析理论出发,运用石器类型学、量化统计等方法,研究石器的原料、类型和操作链,分析石器制作工艺,从而进行工业类型的划分和工业类型发展趋势的总结。根据工业类型特征透物见人,分析当时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最后研究工业类型在空间上的对比关系,主要是与周边地区石器工业类型的关系。 二、本溪地区位置和地质地貌主要介绍本溪地区的位置、行政区划、地质情况和地貌概况。在本溪县太子河流域共发现12处旧石器地点(遗址),在桓仁县的浑江流域共发现7处旧石器地点(遗址)。这19处地点(遗址)除后庙山外均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阶地上。本溪地区的旧石器地点,不论是在河谷阶地上还是洞穴中,地势都较高,地面开阔平坦。近水向阳,背靠山岳,,不论是植物采集还是狩猎都很有利,是古人类选择居住的理想地点。在本区的主要河流两岸发现了较为密集的旧石器地点,发现如此丰富的文化遗物,也证明了古人曾长时间的在此生活。 三、地点概况介绍该地区发现旧石器地点(遗址)的概况,包括地点分布、年代、分期和每一个地点的情况。可将地点根据年代的早晚分为旧石器早期和旧石器中-晚期2个阶段。可以通过地点的地质、地貌、地层情况、石器表面的风化程度、工具组合和石器的制造技法等来推断地点的早晚。 本溪地区旧石器地点有3个特征:1.地点均分布在大河两岸的河流阶地上,且海拔较高。2.由于黄土发育情况较差,多数地点处于黄色耕土层上,少度地点的石器出自地层中。3.本区旧石器地点的时间跨度大,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到晚期;材料数量大,石器类型丰富。 四、石器工业对2个工业类型的石器进行分类描述,总结石器工业特征,并探索不同类型石器的工艺流程。 其中大石片工业分为早、中-晚2个阶段。将2个阶段时期的工业特征分别总结,然后进行比较。最后总结该地区大石片工业的特征,提出早期到中-晚期的变化趋势。对石叶工业的石器进行分类描述及研究,总结石叶工业的特征。 五、庙后山人的人地适应辽宁省本溪地区至少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活劳作。在长达40万年的漫长岁月里,他们的生活生产活动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制造和运用的石器工业特征及人类行为模式有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人类生产力低下,主观能动性较低的旧石器时代,要想尽可能的了解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环境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从人类活动范围、对原料的开发、原料与石器工业传统、石器制作工艺和工具组合5个方面来看庙后山人的人地适应。 六、与周边地区旧石器工业的关系把本溪地区旧石器工业同周边地区石器工业相比较,分析它们在工业类型上的区别、联系以及相互传播的关系。通过比较,可以总结出2点认识:1.该地区与周边地区石器工业发展齐头并进;2.具有自成一体的地域性特征。 七、结语本文对辽宁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研究的主要收获有以下5点: 1.对该地区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遗址)进行梳理。以庙后山遗址的地层、动物化石、孢粉分析、不平衡铀系测年的结果作为比对标准,结合地点位置分布、地层情况、共存遗物、石器表面风化程度、工业类型和工具组合,对其余地点的年代进行初步判定。 2.通过对石器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划出2个石器工业类型:大石片工业和石叶工业类型,分别总结工业特征。 3.大石片工业为主,石叶工业为辅。从年代上来看,在该地区大石片工业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晚期,而石叶工业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突现。 4.庙后山人从旧石器早期到晚期一直在该地区繁衍生息。他们与自然为友,尊敬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 5.通过与周围石器工业类型的比较,总结为该地区旧石器工业的同步性与地域性两个特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幼平;试论环境与华北晚期旧石器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2 李有骞;陈全家;;朝鲜半岛旧石器材料及工业类型的初步研究——兼谈对吉林省东部地区旧石器研究的几点认识[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3 杨大山;;饶河小南山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01期
4 杨大山;;漠河出土的打制石器[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1期
5 陈全家;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旧石器[J];北方文物;2001年02期
6 吴文祥,刘东生;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第四纪研究;2001年05期
7 陈胜前;;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8 刘扬;陈全家;侯亚梅;;吉林东部含细石器遗存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8年06期
9 宋正海;回归人类古老的生存信仰:地理环境决定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李隆助,李占扬,李勇军,赵志文;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文化——主要记述秃鲁峰和水杨介遗址[J];华夏考古;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军;从考古学上谈岫岩玉在中国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李永化,尹怀宁,张小咏,陈占娇;5000 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灾害事件与人地关系演变[J];冰川冻土;2003年01期
3 许清海,肖举乐,中村俊夫,阳小兰,郑振华,梁文栋,李月丛,井内美郎;全新世以来岱海盆地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孢粉学证据[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4 宋德辉;一江两河与白城古代文明——从八百里瀚海谈起[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王幼平;试论环境与华北晚期旧石器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6 刘疆;白志强;;广西横县六景古近纪冲积物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李俊;王淑云;莫多闻;;6000aBP以来洞庭湖沉积记录的环境演变及其同人类活动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徐锡祺;;从石器工具看人类思维发生[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陈全家;霍东峰;赵海龙;;图们下白龙发现的旧石器[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10 叶启晓;;黑龙江省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3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旺;陈鹏;杨永千;;豫西石炭系铝土矿成矿和地球系统演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1年卷(上册)[C];2011年
2 Richard Potts;Kenneth A.Hoffman;;Magnetostratigraphic dating of early humans in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3 牛树银;郝东恒;杜汝霖;;对华北第四系泥河湾层研究的发展与回顾[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杜汝霖;牛树银;;略记王鸿祯教授对我国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贡献[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永春;赵康年;;青藏公路日月山峡谷段反季节滑坡成因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张森水;;陕西省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几个问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7 钟侃;王惠民;;水洞沟文化中的欧洲旧石器传统[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8 王益人;;关于下川文化的几个问题[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9 陈哲英;;中国细石器起源于华北的新证据——塔水河石制品再认识[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10 刘子敏;;朝鲜半岛“三韩”研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士臣;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D];兰州大学;2011年
2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邵金峰;中国画论中的生态审美智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顧莉丹;《考工记》兵器疏證[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瑞虎;长江口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和东亚夏季风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小强;泥河湾盆地层序地层学与磁性地层学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7 郭力宇;陕北黄土地貌南北纵向分异与基底古样式及水土流失构造因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锰;地貌与地震形变场分形与多重分形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9 向芳;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10 查小春;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蚀沉积事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明洋;河南省侏罗—白垩纪沉积相与古地理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莹莹;试论新石器时代陶器符号的前文字属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焦扬;青藏高原及邻区泥盆纪构造—岩相古地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程玉芬;2.6万年以来黄土高原中北部的植被和气候变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陈慧;湖北郧县余嘴2号旧石器地点石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萌;双塔遗址一期的动物利用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菁菁;岭南文明化进程的初步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陆岸青;北部湾北部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吉亚鹏;渭河陇西段早更新世河流阶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孟庆璟;汉武帝时期汉匈战争战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吉阳;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J];冰川冻土;1987年04期
2 杨景春;大同盆地东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1年01期
3 李剑白;;为繁荣我省文物考古事业而努力[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1年01期
4 谭英杰;;黑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01期
5 干志耿,魏正一;黑龙江省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J];北方文物;1989年01期
6 张伟,程松,赵景文;黑龙江省呼玛老卡遗址调查简报[J];北方文物;1996年02期
7 陈全家;吉林镇赉丹岱大坎子发现的旧石器[J];北方文物;2001年02期
8 瓜下夏弥,张宏伟;滨海地区玛洛焦什纳亚1号村落遗址的细石叶加工工艺[J];北方文物;2001年03期
9 陈全家;李有骞;赵海龙;王春雪;;吉林辉南邵家店发现的旧石器[J];北方文物;2006年01期
10 夏正楷,邓辉,武弘麟;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侃;王惠民;;水洞沟文化中的欧洲旧石器传统[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海波;;辽宁庙后山遗址研究的新进展[J];人类学学报;2009年02期
2 张丽;沈冠军;傅仁义;赵建新;;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铀系测年初步结果[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霞 陈全家;[N];中国文物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辽宁本溪庙后山遗址的铀系年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晓阳;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机构
>吉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王晓阳 >张丽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辽宁本溪地区旧石器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