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陈法子墓志所见入唐百济遗民史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06:18

  本文选题:武周 切入点:唐代 出处:《北方文物》2017年01期


【摘要】:洛阳邙山新出、归藏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之《大周故陈府君墓志铭》为近年来出土之罕见入唐百济移民墓志。志文主要记载了陈法子先世源流、其曾祖以下的家族世系、显赫仕途及其本人入唐前后的仕宦经历。墓志为研究百济教育制度、官制、政区、族群结构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料,补史之阙。从中亦可管窥唐廷对百济移民的安置政策、百济移民于唐代军事系统之融入以及百济移民在唐代士民社会中的族裔感知、家国情怀。
[Abstract]:Mount Mangshan, Luoyang, is a newly discovered epitaph of the Tang Bai Ji immigrants, which is a rare occurrence unearthed in recent years. The epitaph of Chen Fujun, which belongs to the Western Museum of Xi'an Datang City, is a rare one unearthed in recent years. The Zhi Wen mainly records the origin of Chen Faizi's early life, and the family lineages below his great-ancestors. The epitaph provides important documents for the study of Baiji education system, official system,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and ethnic group structure, and supplements the historical deficiency. It also provides a glimpse of Tang Dynasty's resettlement policy for Baiji immigrants. The integration of Baiji immigrants in the military system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ethnic perception of Baiji immigrants in the society of scholar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feelings of the family and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西夏番姓大族研究”(2016T90885)及面上资助项目“西夏番姓大族身份认同研究”(2015M5808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7.45;K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子敏;驳《“百济略有辽西”记事初探》[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都守熙,郑成宏;百济语研究概要——百济语的起源及发展史简述[J];当代韩国;1997年02期

3 都守熙;百济语研究概要之二——百济前期的语言[J];当代韩国;1997年03期

4 金锦子;;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6年04期

5 拜根兴;;入乡随俗:墓志所载入唐百济遗民的生活轨迹——兼论百济遗民遗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周裕兴;;从海上交通看中国与百济的关系[J];东南文化;2010年01期

7 唐烈;;略论百济外交政策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以420年至475年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8 范毓周;六朝时期中国与百济的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J];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9 都守熙;百济语研究概要之四——百济后期的语言[J];当代韩国;1998年02期

10 张荣芳;;唐代史书对百济的记载与认识[J];唐史论丛;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锦子;;试论百济与北魏的关系——以百济的上表文为中心[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裕兴;;从海上交通看中国与百济的关系[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荣芳;;唐代史书对百济的记载与认识[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4 苗威;;百济前期疆域述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5 冯立君;;韩国与中国近30年百济史研究述要——以对外关系史研究为中心[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五辑)[C];2013年

6 金锦子;;试论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新罗与百济的同盟关系[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7 拜根兴;;《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考释[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8 李宗勋;张暾;;7世纪前期的东北亚政治关系与白江之战[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拜根兴;;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孙泓;;2011-2012年度朝鲜古代史研究综述[A];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四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帆;“百济堂”低价进京[N];中国医药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奚林忠;《甜蜜的事业》百济乡版[N];南宁日报;2010年

3 黄展佳;便民卫生服务站建到村[N];南宁日报;2008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杨泓;中国南朝对百济佛教文化的影响[N];中国文物报;2009年

5 刘秋明;邕宁区 百济乡推进“五基地”建设[N];南宁日报;2011年

6 朴震浩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鄢葵 译 韩国外国语大学文化产业系;4D形态的数字化复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永超;无址可选逼急北京药店 平价卖场开上高速公路[N];医药经济报;2006年

8 记者 王璇邋通讯员 吕欣花;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N];南宁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赵恒坚;百济芝麻鸭声名鹊起[N];南宁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邓玲;齐心合力谋发展促增收[N];南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锦子;五至七世纪中叶朝鲜半岛三国纷争与东北亚政局[D];延边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大伟;百济遗民问题探析[D];延边大学;2010年

2 张日善;百济与中国的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3 宁三福;入唐百济遗民活动探析[D];延边大学;2016年

4 全香;论百济的熊津、泗l樓ǘ技捌溆跋靃D];延边大学;2016年

5 于春英;百济与南北朝朝贡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李春香;试论百济与隋唐的政治关系[D];延边大学;2010年

7 崔山玉;试论六至七世纪中叶百济与倭关系[D];延边大学;2006年

8 周晓娇;试论南朝佛教在百济的传播和影响[D];延边大学;2012年

9 李婷;流入日本的百济、高句丽遗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栾国琴;从百济金铜香炉看南朝文化对百济文化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619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619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