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南北朝“秀骨清像”佛教造像成因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5 12:15

  本文选题:秀骨清像 切入点: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正历史上的南北朝,是指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南北朝是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宋、齐、梁、陈;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一段时期,也是精神极为解放、艺术发展最为自由的一个历史阶段。"秀骨清像",是指佛教造像中的一种艺术风格,也是中国美术史上对南北朝时期美学风骨的整体概括。"秀骨清像"一
[Abstract]: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history refer to the beginning of Liu Yu's establishment of the Southern Jin Dynasty and the Song Dynasty in 420 AD, until the Sui Dynasty and the Chen Dynasty were extinguished in 589 A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ere divided into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Southern dynasties were followed by Song, Qi, Liang, Chen; The Northern dynasties were followed by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Eastern Wei Dynasty, the Western Wei Dynasty, the Northern Qi Dynasty, and the Northern Zhou Dynasty.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ere the most frequent periods of political chang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spirit was extremely liberated. Art development is the freest stage in history. "Xiu Gu Qing" refers to a kind of artistic style in Buddhist statues, which is also an overall summary of the aesthetic strength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Chinese art history.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伟;;“秀骨清像”中的玄学“风度”——从佛教造像看魏晋玄学对佛教思想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金翠;隋唐造像记发愿文整理与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李娜;试论麦积山石窟早期塑像的语言元素及其内在意蕴[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莹;陆探微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华;;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造型研究[J];美术;2009年10期

2 李沫;李妍;;浅谈魏晋南北朝佛教造像中的玄学之风[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徐丽娟;;玄妙之境——浅谈魏晋南北朝玄学之风对佛教造像的影响[J];美术观察;2006年07期

4 王仁波;;日本法隆寺佛教造像呡圫源流的探索[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0年00期

5 刘齐;张旭华;;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及其思想内涵[J];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徐建国;;云冈石窟文化中“人的觉醒”的审美体现[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俞方洁;;北齐青州地区佛教造像风格探源[J];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

8 杨泓;;考古所见魏晋南北朝家具(中)[J];紫禁城;2010年12期

9 王恺;;江苏徐州发现北齐铜造像[J];考古;1985年07期

10 莫任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西交通[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怀清;;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南诏寺庙遗址出土释迦、多宝佛教造像的初步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茅子芳;;如何加强对宗教文物的保护[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3 蔡伟堂;;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权意识[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征;;库木吐拉GK20窟和北凉北魏早期佛教造像的比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孙秉明;宫德杰;;沂山明道专佛教造像的发掘修复与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马德;;敦煌石窟艺术的中国化与中国南系佛教艺术散论——兼论南北“丝绸之路”有关问题[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翎;;从鬼子母图像的流变看佛教的东传——以龟兹地区为中心[A];龟兹学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李翎;;“引路菩萨”与“莲花手”——汉藏持莲花观音像比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薄清江;;从南阳汉画看中原本土文化的历史传承[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世长;从《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的出版 谈佛教造像资料的整理与研究[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范达明;挖掘一口深井[N];美术报;2010年

3 李文昌 邓超;回归龙门石窟的七尊佛教造像[N];中国文物报;2005年

4 金柏东;宋代温州文化艺术的繁荣[N];温州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钢 俞铮;青州佛教造像亮相柏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张建林 田有前;陕北富县发现一批北朝至宋代佛教造像[N];中国文物报;2010年

7 杨一苗邋耿凌楠;陕西留坝县发现隋唐佛教造像龛[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孙迪;海外藏中国古代木雕佛教造像摭谈[N];中国文物报;2007年

9 孙迪;山东青州佛教造像系统翔龙嘉莲图像探考(上)[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石文禹;龙门石窟7件回归文物简介[N];洛阳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晓;中国内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李森;龙兴寺历史与窖藏佛教造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李海燕;隋唐五代石刻楷字的传承与变异[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5 范鸿武;云冈石窟建筑与佛教雕塑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6 孙志虹;净土与涅i肹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白文;关中唐代佛教造像的图像志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8 窦志强;唐陵石雕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宋莉;北魏至隋代关中地区造像碑的样式与年代考证[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10 姚远;东魏北齐定州白石造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刘鹏;北魏山东佛教造像艺术探析[D];兰州大学;2013年

3 黄蓓;魏晋南北朝墓志铭流变及文体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阳;北齐晋阳佛教造像艺术特征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

5 李方;明清时期湖南佛教造像的区域性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6 王雅茹;试论北齐青州佛教造像的审美风格[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7 肖丁;西安地区北周佛教造像及其渊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8 李晓云;论笈多美术对南北朝后期与隋代佛教造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9 陈琪;青州北朝背屏式佛教造像中飞天伎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迎晓;唐代妇女佛教造像活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3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63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