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哈克遗址孢粉分析及其环境信息
本文选题:哈克遗址 切入点:孢粉分析 出处:《华夏考古》2014年03期
【摘要】:本文通过内蒙古哈克遗址的孢粉分析,复原了遗址周边新石器时代、汉代前后、公元8~10世纪前后的植被、气候环境,并结合遗址地貌演变、动植物资源类型、采集植物花粉种类、禾本科花粉个体大小及数量等信息,讨论了当时人类的聚落选址和生业活动。
[Abstract]:Based on the sporopollen analysis of the Huck site in Inner Mongolia, the vegetati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around the Neolithic Age, around the Han Dynasty and around the 8th century AD were restor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geo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site and the types of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The information of plant pollen species, individual size and quantity of Gramineae polle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settlement loc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population at that time we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K08B02) 国家文物局项目(20070110)共同资助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茂莉;辽代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环境特征[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2 邓辉;论辽代的平地松林与千里松林——兼论燕北地区辽代的自然景观[J];地理学报;1998年S1期
3 张玉兰,宋建,赵泉鸿;上海志丹苑遗址元代水闸的再现及古河道演变[J];科学通报;2003年19期
4 郭殿勇;刘景芝;;哈克地区全新世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J];人类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张国庆;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J];文史哲;2003年05期
6 马新;气候与汉代水利事业的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炜;郭卫华;庞绪贵;王仁卿;战金成;代杰瑞;;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周忠泽,蒙仁宪;华东地区植被概况[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3 周俊新;;野鸦椿扦插育苗适宜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5期
4 张光长;;君子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经营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3期
5 刘磊;金梅;黄遵锡;唐湘华;;光合细菌对废水中几种常见有害物质的降解[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3期
6 杨明霞;刘艳;李素清;;山西崛围山人工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5期
7 周长海;皖东马尾松纯林更新改造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8 李传霞;乔丽芳;张毅川;;湖南高望界自然保护区植被特点[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9 唐立红;段永平;王秀艳;秦立金;;内蒙古黑里河自然保护区维管束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10 周先容;尚进;江波;刘玉成;;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
本文编号:1663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663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