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福建古塔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0 15:42

  本文选题:福建 + 古塔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摘要】:古塔文化,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人文地理环境为动力,在社会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态。由于地域间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社会文化的发展常常表现出地域不平衡性的特征,这导致了古塔在地域上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古塔文化与社会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等社会文化要素的发展为古塔文化的形成提供基础和条件,而古塔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又丰富了社会文化。本文以福建古塔为研究对象,以古塔的地域分布为切入点,以历史文化地理学、宗教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古塔地域分布呈现出的地域差异性,探讨产生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并分析古塔文化与福建佛教、民间生活、轶闻传说、科举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古塔作为一种历史文物,应该受到应有的保护,对此,笔者提出了保护古塔建筑的规划和建议。
[Abstract]:The ancient pagoda culture is a cultural form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social culture based on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stic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Because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humanistic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mong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often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mbalance. This l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ancient pagoda also showed 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ancient pagoda culture and the social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two promote each other's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duc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provides the foundation and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ancient pagoda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agoda culture enriches social culture. This article takes Fujian ancient pagod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akes the ancient pagoda's regional distribu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akes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geography, the religion and the anthropology as the instruction,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ancient pagoda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such differences,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cient pagoda culture and Fujian Buddhism, folk life, anecdotal legends, imperial examination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kind of historical relics, the ancient pagoda should be protected.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晋;高新技术产业化与21世纪福建经济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黄先,刘星;风格·风度·风范——记“全国十佳省市经济期刊”《福建经济》杂志社总编辑胡洪林[J];经济与管理;2002年01期

3 庄清水;;一代公仆 风范永存——纪念项南逝世八周年[J];福建党史月刊;2006年03期

4 李文溥;;项南主政福建:5年5件大事[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9年06期

5 陈明森,魏澄荣;福建经济进入平稳增长期的主要动因与趋势预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黄四海;宋元时期福建经济的发展[J];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05期

7 谢志忠;;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判定与评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8 刘义圣;陈燕;;以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福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9 吴德进;林昌华;;国际金融危机对福建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李林;张文;朱宏平;;某古塔的抗震性能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俊娟;王健;;福建工业发展状况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吴肇光;;全面提升福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3 胡自明;;油价上涨对福建经济的影响及对策[A];福建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分会专刊[C];2006年

4 柳朝钦;;开发利用福建草山草坡加速草食畜牧业发展[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5 郭少榕;;近代福建教育发展历程探略[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朱光模;;洁净煤技术与福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福建省能源研究会、福建省资源利用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陈如桦;;新世纪福建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陈朝柱;;日月同晖——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9 黄国石;;福建省工业产值与投资的灰色关联分析[A];1999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戴学稷;;莆仙文化研究刍议[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瑾;携手央企 演绎福建跨越的精彩[N];福建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费伟伟 蒋升阳 江宝章 赵鹏;砥砺奋进看福建[N];人民日报;2011年

3 特约撰稿 易鹏 本报记者 周丽敏;苏树林“空降”福建 闽重工业重振在即[N];中国经营报;2011年

4 记者陆天然;福建“五大战役” 全面融入国家战略[N];中国改革报;2011年

5 宗禾;30年福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N];福建工商时报;2008年

6 王智桢;突出福建的主体作用[N];福建日报;2011年

7 ;根植海西同发展 助推福建新跨越[N];福建日报;2011年

8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孙海山;为福建经济开路架桥[N];中国质量报;2003年

9 蔡小伟 赵鹏;自主品牌拉动福建经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胡光华;海西经济借“大三通”起航[N];中国工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少筠;民国福建永佃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幼松;闽台制造业竞合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靳阳春;宋元汀州经济社会发展与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荣阳;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盐业经济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飞翔;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中政府规制与激励[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蔡靖杰;福建农产品品牌竞争力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张宏永;烟农种植规模效率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8 祁刚;八至十八世纪闽东北开发之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肖满省;明代福建易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占微;福建古塔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晓平;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尧鹏飞;外商对福建的直接投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王宜强;福建移民开发的历史进程及其经济、文化响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健松;基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福建农林高等教育改革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颜一峰;福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7 院芳;湖南现存明清楼阁式古塔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王丽歌;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陈青青;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0 童桦;福建CDMA海域覆盖建设方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7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77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