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宾福德的学术遗产——当代中国考古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21 07:50

  本文选题:宾福德 + 学术思想史 ; 参考:《东南文化》2014年04期


【摘要】:在考古学史上,美国著名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Binford,L.R.)无疑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被认为是"新考古学"的开创者。纵观宾福德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发现,贯穿在宾福德学术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线索就是:发展科学的考古学,发展人类学的考古学。他的方法也是围绕这条线索展开的,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他运用民族志的研究,包括行动主义的野外调查以及系统的狩猎采集者民族志材料的分析,去了解史前狩猎采集者遗址的结构、组织以及所涉及的人类行为方式。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archaeology, the famous American archaeologist, Binfordberg, L. R. Undoubtedly a landmark figure, is regarded as the pioneer of the new archaeology. Throughout Mr. Binford's academic history, we can find that the basic clue that run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Binford's academic thought i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rchae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His method also revolves around this clue, the most influential of which is his use of ethnographic research, including field surveys of activism and analysis of systematic ethnographic materials for hunter-gatherers. To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human behavior of prehistoric hunter-gatherer site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
【分类号】:K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胜前;;理解后过程考古学:考古学的人文转向[J];东南文化;2013年05期

2 路易斯·宾福德;科林·伦福儒;陈胜前;;路易斯·宾福德访谈[J];南方文物;2011年04期

3 陈胜前;;中国狩猎采集者的模拟研究[J];人类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陈胜前;;中国晚更新世—早全新世过渡期狩猎采集者的适应变迁[J];人类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魏屹;陈胜前;高星;;试论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性质[J];人类学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正楷,陈福友,岳升阳;北京大学校园内埋藏古树的发现及其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环境考古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史威;朱诚;王富葆;田晓四;;渝东峡江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环境变迁研究现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4 戴向明;中国考古学观念的回顾与反思[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5 王婧;作为独立学科的考古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学科体系之比较[J];东南文化;2001年09期

6 刘文锁;渐中语类——俞伟超先生晚年思想随录[J];东南文化;2005年04期

7 陈胜前;;中国北方晚更新世人类的适应变迁与辐射[J];第四纪研究;2006年04期

8 张森水;从周口店早期工作看裴文中先生对史前考古学的贡献──纪念裴文中先生诞辰90周年[J];第四纪研究;1994年04期

9 杨晓燕,夏正楷;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6期

10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继德;;清真饮食文化内涵初窥[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2 李东红;;中国边疆考古学的学术取向: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邱文元;;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邱文元;;康德和因果问题的解决[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立民;;国内外埋藏学研究综述[A];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林光纪;;福建昙石山文化遗址的海洋社会学考察[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彭兆荣;;人文/文化||生态/生生[A];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京;云南兴蒙蒙古族婚姻家庭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2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崔英杰;江淮东部史前文化与社会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匡安荣;“道法自然”与经济自由——一项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6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许永杰;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钱益汇;济南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石器的生产与使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倩;从仰韶到先周: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对黄、淮河流域文化发展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莹;云南银梭岛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萌;双塔遗址一期的动物利用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杨天通;李济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江荣;东乡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田春芳;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叶婷;文化学视域下的伏羲女娲与亚当夏娃比较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9 陆和清;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文化变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10 李黎霞;浙江省全新世早期环境变化与文化响应[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森水;中国旧石器考古的新转折——《阎家岗旧石器时代晚期古营地遗址》述评[J];北方文物;1991年02期

2 吴小平,吴建民;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与古环境变迁的关系[J];东南文化;1998年01期

3 谢传礼,翦知nc,赵泉鸿,汪品先;末次盛冰期中国海古地理轮廓及其气候效应[J];第四纪研究;1996年01期

4 魏兰英,彭贵,严富华,尹金辉,卢演俦,刘荣谟;北京地区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7年02期

5 ;广西南宁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J];考古;1975年05期

6 徐浩生;金家广;杨永贺;;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92年11期

7 陈胜前;;考古推理的结构[J];考古;2007年10期

8 陈胜前;;考古学的文化观[J];考古;2009年10期

9 于汇历;;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结构的再研究[J];考古;2011年07期

10 黄可佳;;哈尔滨阎家岗遗址动物骨骼圈状堆积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兰坡;;关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若干问题——评宾福德等的新看法[J];考古;1988年01期

2 刘景芝;外国学者看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J];文物春秋;2001年05期

3 徐坚;;宾福德、过程主义和中国考古学[J];考古与文物;2011年03期

4 路易斯·宾福德;科林·伦福儒;陈胜前;;路易斯·宾福德访谈[J];南方文物;2011年04期

5 刘加丰;;对考古学从实物出发又回归实物的思考——从宾福德的怀疑论说起[J];黑龙江史志;2008年21期

6 李水城;;纪念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J];南方文物;2011年04期

7 孙祖初;从《从事考古》看宾福德新考古学[J];东南文化;1997年01期

8 黄海;;宾福德《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述评[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9 陈淳;新书介绍[J];文物季刊;1993年03期

10 陈淳;谈旧石器精致加工[J];人类学学报;1997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陈胜前;纪念路易斯·R·宾福德博士[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刘焱鸿;贯通:建立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范式[N];中华读书报;2014年

3 唐际根 荆志淳;作为考古学的考古学[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刘聪 李志丹;林l勏壬腹部脊庞胪夤脊臶N];中国文物报;2012年



本文编号:1918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18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2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