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泰出土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同心圆剑首 + 连接技术 ; 参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年03期
【摘要】:山东新泰周家庄出土了东周时期大量带有吴国特征的兵器,其中尤以青铜剑最具特色。为探讨东周同心圆剑首与剑茎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采用X射线探伤机、CT检测了3把同心圆首剑。检测结果显示3把同心圆首剑采用了2种铸造技术,即浑铸技术、铸接技术。其中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剑分别用2段式和3段式铸接成形。文章首次用CT清晰地展示了2把铸接的同心圆首上设置的榫头形状及分布状况。讨论了古代同心圆剑首连接技术的多样性、灵活性,说明了当时青铜连接技术已经非常娴熟、高超。
[Abstract]:Zhou Jia Zhuang, Xintai, Shandong unearthed a large number of weapon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especially bronze sword.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nnection mode and structure between the concentric sword head and the stem of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three concentric circular first swords were detected by X-ray flaw detector (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3 concentric swords are cast by two kinds of casting techniques, namely, turbid casting technology and casting joint technology. Two of the concentric first swords of the cast joint were formed by 2-segment and 3-segment casting respectivel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hap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enon on the concentric circle of two casting joints are clearly displayed by 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versity and flexibility of the ancient concentric swords. It shows that bronze connection technology was very skillful and superb at that time.
【作者单位】: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新泰市博物馆;
【分类号】:K87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延常;曲传刚;穆红梅;;山东地区吴文化遗存分析[J];东南文化;2010年05期
2 何堂坤,靳枫毅;中国古代焊接技术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00年01期
3 谭德睿;徐惠康;黄龙;;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J];考古学报;1999年02期
4 肖梦龙;试论吴越青铜兵器[J];考古与文物;199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国燕;候琳琳;刘院英;郭金福;;青铜器及其陶范考古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赵国燕;郭金福;;殷墟青铜器陶范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赵国燕;郭金福;宋树朋;张文岗;;成分对商周青铜器陶范性能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孙淑云;梅建军;;中国古代铅锡焊料的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陈亮;先秦人面纹扁茎短剑试论[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6 井中伟;;东周吴越铜戈比较研究[J];东南文化;2008年03期
7 谷舟;谢尧亭;杨益民;王宁;肖体乔;王昌燧;;显微CT在早期釉砂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周P国出土釉砂珠为例[J];核技术;2012年04期
8 金普军;秦颍;胡雅丽;王昌燧;;湖北九连墩楚墓出土青铜器钎焊材料的分析[J];焊接学报;2007年11期
9 向安强;;从考古三大刊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十年(1995-2005)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刘煜;;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J];华夏考古;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秀侃;吴越玉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3 施继龙;萧梁铸钱工艺与南宋关子钞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罗武干;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韩炳华;东周青铜器标准化现象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8 俞伟元;非晶态钎料的钎焊性能及其连接机理[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9 曾曦;法象明器 占施知来——先秦鼎文化考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韩香花;史前至夏商时期中原地区手工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远晴;中国早期铜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兰兰;汉代简牍中的私文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佘玲珠;商晚期圆底簋及西周早期方座簋的范铸模拟实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孙升;侯马出土陶范铸型表面处理技术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李培;Al基复合钎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少昀;西汉星云镜铸造工艺模拟实验[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王凯;郑韩故城手工业遗存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朱云飞;春秋战国青铜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2年
9 张艳清;遥控焊接视觉监视系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10 周攀;江淮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兵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延常;莒文化探析[J];东南文化;2002年07期
2 刘延常;曲传刚;穆红梅;;山东地区吴文化遗存分析[J];东南文化;2010年05期
3 何堂坤;鄂州战国青铜兵刃器初步考察[J];江汉考古;1990年03期
4 李仰松;;仰韶文化慢轮制陶技术的研究[J];考古;1990年12期
5 张开学;刘云涛;;山东莒县大沈刘庄春秋墓[J];考古;1999年01期
6 宫德杰;;山东临朐县湾头河春秋墓[J];考古;1999年02期
7 周仁;张福康;郑永圃;;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和殷周时代制陶工艺的科学总结[J];考古学报;1964年01期
8 肖梦龙;;吴国青铜兵器研究[J];考古学报;1991年02期
9 谭德睿;徐惠康;黄龙;;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研究[J];考古学报;1999年02期
10 肖梦龙;试论吴越青铜兵器[J];考古与文物;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辉;国际式摔跤连接技术的影响因素及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4年04期
2 吴铭;空翻720°直旋连接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掌握与运用[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年02期
3 叶淑彬;;WEB数据库的连接技术[J];中文信息;2003年08期
4 关桥;侧卫;依然;长江;;关桥 著名焊接专家[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07期
5 师小蕴;程序教学法在技巧踺子小翻连接技术教学中运用效果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1998年03期
6 董汉英,周家颖,,王惠,张佰强,张德强;前手翻接直体前空翻和直体前空翻转体360度动作的连接技术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7 黄丽玫,戈炳珠;谈单跳两周空翻的连接方式与技术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2002年02期
8 董汉英,陈西琳;王湘麒的空翻直两周接屈两周连接技术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8年06期
9 刘海元;蹦床网上男子单人两周类空翻基本难度动作连接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0 阿正;;我终于有了幽默感[J];时代青年(月读);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吉才;;TiAl金属间化合物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宇;张健;陈萌;;对中国花样游泳双人自选中连接技术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李白千;;铝塑管的机械连接技术与热熔连接技术[A];2008'天津塑料管道推广应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蓝新艳;王浩;李效东;;SiC基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林国标;黄继华;毛建英;李海刚;;SiC陶瓷连接的研究进展[A];第十一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5年
6 吕学超;任大鹏;赵天明;李嵘;赖新春;;Al-Al薄膜的超声摩擦焊连接技术[A];第九届中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07年
7 ;浅论先进连接技术[A];第五届21世纪中国焊接技术研讨会论文专刊[C];2003年
8 林栋;曹英斌;刘荣军;;C/SiC复合材料反射镜连接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9 潘东民;刘楚;;海底管道改线连接技术的开发和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松;;模压铁皮法兰连接技术在通风管道施工中的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梁高峰;推动连接技术及成果转化应用[N];广东科技报;2011年
2 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设计042班 肖祖磊;浅析焊接与切割的新连接技术[N];贵州民族报;2008年
3 舟;建筑冷热水塑料管连接技术面世[N];中国物资报;2000年
4 ;引入连接技术构建IP电信网[N];人民邮电;2005年
5 魏于宁 DigiTimes;CSR与Freescale合作 为便携式媒体设计提供无线连接技术[N];电子资讯时报;2007年
6 周童;缤特力开卖蓝牙耳机[N];计算机世界;2008年
7 薛亮;专业扫描连接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8 ;电脑连接技术重大变革 移动应用前景走好[N];中国信息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傅莲英;架设连接技术与市场的彩虹桥[N];国际商报;2001年
10 ;英特尔推出创新性无线连接技术[N];人民邮电;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秦明;热塑性聚芳醚酮类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连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邵长宇;大跨度钢—混凝土连续组合箱梁桥关键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乔健;装配式凸轮轴连接技术研究及数控装配机研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姚兵;Tumstatin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联合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丽;无铆钉连接技术研究及有限元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郭小莉;多连接技术研究及基于流的路径选择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黄利勇;常用桥型FRP桥面板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刘楚;海底管道改线连接技术中的路由选择和海管铺设[D];天津大学;2008年
5 韩丽丽;装配式凸轮轴内高压胀接技术及数值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杨帆;通信光缆线路施工与测试技术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谢毅;钢结构建筑构件连接构造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包国建;异种金属管材的复合塑性流动连接技术的理论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凌;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拉伸性能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杨国庆;管道冷挤压环连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57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1957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