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主拜谒王母仙界使者——汉画像石“祠主受祭图”质疑
本文选题:祠主 + 升仙仪式 ; 参考:《古代文明》2014年02期
【摘要】:山东地区汉代祠堂后壁楼阁拜谒图的意义是内含在汉代墓葬的升仙仪式意义之中的。在这种终极性的信仰意义参照下,祠主受祭的传统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检视楼阁拜谒图中包括双层楼阙、仙界符号、高大的正坐老者以及正在施行跪拜礼仪者的各种元素,可以肯定楼阁拜谒图的真正意义并非祠主受祭,而为"祠主拜谒王母仙界使者",是祠主由人界进入仙界的重要仪式过程。
[Abstract]:The meaning of the memorial hall in the Han Dynasty in Shandong is included in the ceremony of the tomb of the Han Dynasty. Under the reference of the ultimate belief meaning,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he temple's main sacrifice has great limitation. By examining the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pictures of the pavilions, including the double-decked buildings, the immortals, the tall sitters and those who are performing the ritual of kneeling, we can be sure tha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pictures is not the sacrifice of the temple owners. It is an important ceremonial process for the temple master to pay homage to the emperors of the King and Mother Immortals.
【作者单位】: 济南大学历史与文化产业学院;
【基金】:济南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信仰视角下的汉代画像石仪式图像研究”(项目批号:B14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9.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英炬;;汉代的小祠堂——嘉祥宋山汉画像石的建筑复原[J];考古;1983年08期
2 杨建东;;山东微山县汉画像石墓的清理[J];考古;1998年03期
3 蒋英炬;吴文祺;;武氏祠画象石建筑配置考[J];考古学报;1981年02期
4 赵殿增,袁曙光;“天门”考——兼论四川汉画像砖(石)的组合与主题[J];四川文物;1990年06期
5 刘辉;;沛县栖山石椁墓中的“西王母”画像管见[J];四川文物;2010年01期
6 冯汉骥;;四川的画像砖墓及画像砖[J];文物;1961年11期
7 陈明达;;汉代的石阙[J];文物;1961年12期
8 杨爱国;;“祠主受祭图”再检讨[J];文艺研究;2007年02期
9 邵立;;东汉画像石的配置结构与意义——以宋山小祠堂和武梁祠为例[J];艺术百家;2006年05期
10 姜生;汉阙考[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宇;;从汉画像砖石上寻访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李荣;;汉代孝子图与北魏孝子图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富品莹;鞍山地区出土的战国秦汉铁器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阎步克;;乐府诗《陌上桑》中的“使君”与“五马”——兼论两汉南北朝车驾等级制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宋蓉;滕铭予;;汉代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海路交流的考古学例证[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6 陈亮;;关中西部出土的西周组玉佩及相关问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张勋燎;;四川东汉墓秋胡戏妻画像砖、画像石与常璩华阳列女传[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黄剑华;;汉代画像中的“事死如事生”观念与孝道思想探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石峰;;试析东汉时期封建庄园的特点——主要以汉画像石、砖为依据[J];长江文化论丛;2011年00期
10 石峰;;略析连云港双龙汉墓出土的彩绘木尺[J];长江文化论丛;201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成玉;;汉代画像石“鱼车”图像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2 杨爱国;;五十年来的汉画像石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3 顾森;;渴望生命的图式——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之一[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佩贤;;汉代石阙上的四灵图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江风;;汉画玉璧图像的文化象征[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殿增;袁曙光;;略论三星堆文化与四川汉画的渊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曾繁模;;四川新津汉画像石的初步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唐长寿;;汉画“荆轲刺秦王”图的重新解读:东汉士子集团的“不合作”思潮[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鞠辉;;河南南阳陈棚汉代彩绘画像石墓两幅画像的考释[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真玉;;从汉画看汉代社会的信仰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林;石室丹青[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胡晓明;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D];南京大学;2011年
4 陈刚;唐前蓬莱神话流变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海宇;山东汉代碑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朱磊;中国古代北斗信仰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冠华;存形 传神 尚意[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10 张宇;中国建筑思想中的音乐因素探析[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嘉;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岩;汉画“孔子见老子”的资源和制作[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燕;汉代艺术中的仙山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孙晓飞;场景与图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石文嘉;汉代墓葬中出土玉璧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福颐;芗他君石祠堂题字解释[J];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年00期
2 黄能馥;龙袍探源[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4期
3 李为香;;商代蹲踞仪式与生殖崇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4 冯汉骥;;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文物的族属问题试探[J];考古;1961年09期
5 ;安阳殷墟五号墓座谈纪要[J];考古;1977年05期
6 苏兆庆;张安礼;;山东莒县沈刘庄汉画像石墓[J];考古;1988年09期
7 蒋英炬;吴文祺;;武氏祠画象石建筑配置考[J];考古学报;1981年02期
8 王仁湘;;带钩概论[J];考古学报;1985年03期
9 余德章;;“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试释[J];四川文物;1984年03期
10 雷建金;简阳县鬼头山发现榜题画像石棺[J];四川文物;198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巫鸿,孙妮;“阴阳理论”与汉代西王母东王公形象的塑造——山东武梁祠山墙画像研究[J];西北美术;1997年03期
2 汪小洋;;汉壁画墓中西王母、女娲图像的辨析与意义[J];艺苑;2008年02期
3 汤池;;释郫县东汉画象西王母图中的三珠树[J];考古;1980年06期
4 杨玉彬;;汉神兽画像镜中的西王母演变 兼论神兽画像镜流行的年代关系[J];收藏家;2006年09期
5 黄剑华;古代蜀人的天门观念[J];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04期
6 张明华;雯梅;;玉胜考略[J];上海文博论丛;2003年04期
7 李卫星;对四川汉画“天门”图像考释之我见[J];四川文物;1994年03期
8 杨明;论固原北魏墓漆画棺盖绘画的内容和渊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王炜林;陕北汉画像石中的树形图小议[J];考古与文物;2003年05期
10 束有春;早期佛教造像南传系统中的楚文化因子[J];东南文化;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奎;;四川三段式神仙镜的西王母图像考察[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雅峰;;汉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的西王母仙界图式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曾祥旭;;试析汉代墓葬艺术中西王母图像发达的原因[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苏琦;;海外藏几件西王母题材汉代艺术品[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5 顾森;;渴望生命的图式——汉代西王母图像研究之一[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杨孝鸿;;从西汉的升天到东汉的升仙——图式的转换和观念叙述的更迭[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朱存明;李姗姗;;汉画像西王母神怪侍者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郑先兴;;汉画螺女神话原型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保平;刘尊志;;汉画吉祥图像的图像学解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唐长寿;;彭山油房沟画像崖墓兼论彭山崖墓门区画像[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曾江;汉魏文物遗存中的西王母昆仑仙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程起骏;早期西王母石室与湟源宗家沟[N];青海日报;2007年
3 任晓刚;它就是鸟形王杖?部分专家认为发现西王母墓葬[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程起骏;西王母权杖[N];青海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胡钟艺 程起骏;湟源县墓葬群就是西王母墓葬[N];西部时报;2007年
6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兰州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 张怀群;泾川西王母宫与西王母文化[N];光明日报;2011年
7 桂德旺;汉代铜镜的“抽象派”[N];中国商报;2007年
8 胡同庆;东西诸神 共处一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刘辉;“二桃杀三士”汉画的意义与汉祠堂配置略释[N];人民政协报;2007年
10 潘用良 刘海林;鲜为人知的凉山汉砖[N];四川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汪小洋;汉画像石宗教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2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卉;汉代铜器铭文词语通释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新城;东汉铜镜铭文整理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曾甘霖;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刘雨茂;汉画像石棺及其神仙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廓;演变中的固守与融合[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张富泉;论东王公、西王母图像的流变及特征[D];暨南大学;2012年
3 刘隽;摇钱树及其图像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郑峰;从天界到西王母界[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5 陈太庆;财富与永生[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王曦彤;思想与图像:汉代西王母艺术母题的视觉表现模式[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任平山;迦陵频伽及其相关问题[D];四川大学;2004年
8 宋雅寒;汉画像石中的女性造型[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帅;《山海经》神怪形象流变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10 邵菁菁;北魏平城时期三具木棺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032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032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