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州香山西汉墓出土凝结铁器锈蚀特征分析及科学保护
本文选题:山东青州西汉墓 + 铁质文物 ; 参考:《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在2006年发掘的山东青州香山西汉墓陪葬坑中发现了大量用于陪葬的铁质兵器,其中铁质矛头因锈蚀严重凝结在一起。采用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离子色谱对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对其主要锈蚀产物α-FeOOH和γ-FeOOH的生成和特点做了陈述,阐述此件铁质文物的锈蚀特征。对此件铁质文物的保护过程没有采用以往常用的除锈剥离做法,而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整体保护,灵活运用了文物保护原则,同样达到了保护要求的预期目标。
[Abstract]:A large number of iron weapons were found in the tomb of Han Dynasty in Qingzhou,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6, in which the iron spearhead was condensed together because of rust. The corrosion products were analyzed and detected by confocal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with X-ray diffraction and ion chromatography.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corrosion products 伪 -FeOOH and 纬 -FeOOH were described. The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iron cultural relic are described. The protection process of this iron cultural relic does not adopt the usual method of removing rust and stripping, but uses the advanced technical means to carry on the whole protection, has applied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principle flexibly, has also achieved the anticipated goal of the protection request.
【作者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中心;
【分类号】:K87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蕙贞,朱虹,宋迪生,马赞峰,闫斌,宋艳,王晓琪,成倩;秦汉铁器锈蚀机理探讨及保护方法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玲珍;铝条用于水磨石地面嵌缝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85年04期
2 卯石刚;热锻件的酸洗缺陷及防护[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1年03期
3 姬鸿斌;钢的三阶段氧化处理工艺[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年06期
4 李明;陈家昶;李瀑;金致华;刘占军;;304不锈钢荒管表面缺陷成因分析[J];宝钢技术;2008年03期
5 汪轩义,肖珩,,王光雍;对我国大气环境腐蚀性分类的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6 吴双成;化学转化膜的电现象与涂装[J];表面技术;1999年06期
7 罗来马;罗娟;刘少光;俞佳;郦剑;;高速电弧喷涂FeMnCr/ZrO_2复合涂层组织和抗热震性能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9年05期
8 朱松,尹惠;烤瓷次数对钴铬合金表面氧化膜形成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9 袁诗璞;钢铁件镀铜的结合力问题[J];材料保护;1981年02期
10 李异;电化学抛光技术及应用[J];材料保护;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蕙贞;宋迪生;李涛;董鲜艳;张艳群;刘麟;王存建;魏益寿;冯健;金普军;;铁器锈蚀机理及唐九成宫遗址出土铁器的抢救性保护研究[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新祥;郑靓;王元光;李建新;韦江雄;余其俊;;混凝土内钢筋阳极极化性能与其腐蚀状态的关系研究[A];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子尧;;由金属文物的封护兼谈文物保护原则[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袁玉英;李福林;陈学群;管青花;杨丽原;;PRB反应介质修复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华良;薄层液膜下PCB-Cu的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米丰毅;稀土对低碳结构钢耐工业及海洋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朱达川;铜锂合金的制备及锂对工业纯铜相关作用效应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罗震;铝合金电阻点焊过程质量检测及控制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张际标;大气腐蚀起始过程中的微液滴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6 欧阳维真;沉于海底的铁器文物腐蚀机理与脱氯技术的基础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7 游国强;新型镁熔体气体保护技术基础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李孜军;硫化矿石自燃机理及其预防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陈虎魁;镁合金在HFC-134a气氛中的氧化行为及与陶瓷材料的作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郑传波;海洋结构用钢在海洋大气中的氢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丹;水性无铬锌铝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鲍艳东;新型碲镍铬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3 郝丽敏;脱丙烷塔塔体材料16MnR钢的腐蚀行为及防腐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炫;敞开和闭塞关联液膜下碳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5 位义双;轴承圆柱滚子快速批量倒圆工艺及材料微观去除机理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6 吴国锋;两种铸造温度对铸接式衔铁的影响比较[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7 陈萍;镁合金燃点的测试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8 畅航;重庆地区输电铁塔腐蚀与防腐蚀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董玲玲;纸张用胶印金墨的抗氧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游国强;镁合金保护气体在线发生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D];重庆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祝鸿范,周浩;出土铁器文物的脱盐清洗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5年01期
2 黄允兰,林碧霞,王昌燧,李京华,铃木稔;古代铁器腐蚀产物的结构特征[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6年01期
3 DAVIDWATKINSON,杨忙忙;矿化度:它对出土铁器稳定性和处理的重要性[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百明;出土铁质文物的现场保护[J];中原文物;1981年01期
2 杨璐,黄建华,刘成;唐代铁佛残块及汉代铁剑的科学分析及有机硅在其保护中的应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年01期
3 亚萍;;《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简介[J];考古;2002年03期
4 费利华;有机质文物现场发掘时的科学保护处理[J];学会;1997年12期
5 施继龙;李修松;;关子钞版的腐蚀产物分析与保护方法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梦斋主人;;不应有恨——得失之间的铁质重器[J];收藏界;2010年09期
7 王建平;韩英;张月玲;成小林;王志强;潘路;;铁质文物脱盐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检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1年02期
8 ;陕西省文物局1992年文物科技进步奖评审结果[J];文博;1992年05期
9 程蓓;何积铨;;有机-无机杂化物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03期
10 陈庚龄;;论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科学意义[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月玲;;明代古桥构件束腰铁锭的科学保护[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小林;胥
本文编号:2050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050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