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逻辑回归的汾河流域遗址分布研究
本文选题:汾河流域 + GIS考古 ; 参考:《测绘科学》2015年08期
【摘要】:为了更好地指导考古挖掘和理解古人类活动,该文从汾河流域DEM数据中提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表曲率、距河流距离及距大遗址距离等作为自变量,利用二元逻辑回归建立流域内仰韶时期至夏商时期各时期遗址分布模型,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生成了汾河流域各时期遗址分布概率图,在此基础上对汾河流域人类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遗址分布模型总体分类精度较好。遗址分布模型对考古工作及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为考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guid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and understand paleo human activities, this paper extracts elevation, slope, slope direction, terrain fluctuation, surface curvature, distance from rivers and great site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from Dem data of Fenhe River Basin. The model of site distribution in each period from Yangshao period to summer and Shang period in the basin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binary logic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the probability map of site distribution in each period of Fenhe River basin was generated. On this basi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cultural sites in Fenhe River Basin are studied. The overall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of site distribution model is good. Site distribution model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archaeological work and paleo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can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archaeological work.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3BAK08B06)
【分类号】:K878;P2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金生;;山东沭河上游流域考古遗址预测模型[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4期
2 李中轩;朱诚;闫慧;;汉江中下游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2011年02期
3 侯光良;许长军;肖景义;;基于GIS的4kaB.P.气候事件前后甘青史前遗址分布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4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张丹;;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5 李洪;宫兆宁;赵文吉;宫辉力;;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北京市水库湿地演变驱动力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6 王尚义;太原盆地昭余古湖的变迁及湮塞[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7 杨晓燕,夏正楷;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6期
8 梁巧倩;蒙伟光;林良勋;万齐林;;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雷电潜势预报方法[J];广东气象;2011年04期
9 梁丽霞;任志远;王丽霞;牛俊杰;;汾河流域气温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10 张永军;侯云龙;刘武;;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在兰州市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J];甘肃地质;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业喜;熊文平;;江西省县域人口垂直分布与耕地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2 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林英志;;土地用途转换表征模型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3 任朝霞;王丽霞;;1974~2004年延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高祥春;王在翔;吕军城;李望晨;;基于累积比数logistic回归的新农合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5 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环境考古学发展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朱丽;付强;;借助GIS研究史前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02期
7 古帅;;历史时期太原盆地湖泊变迁的地名透析[J];沧桑;2010年04期
8 夏慧君;许五弟;任云英;;基于GIS的榆林市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1期
9 王庆满;王家鼎;谷天峰;赵金刚;温笃武;李开超;;GIS和层次分析法在地震地质灾害小区划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10 王先胜;;炎黄年代及“三皇五帝”历史研究的新进展[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顾永涛;李栋;魏天爵;魏艾林;;基于生态环境分析的西部城市人口与工业集聚模式研究——以乌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郭正堂;侯甬坚;;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许顺湛;;中原第一城——五千年前黄帝时代古城[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德辉;匡耀求;黄宁生;李超;邹毅;许连忠;周慧杰;;基于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广州市人口承载力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5 钱锦霞;王淑凤;李娜;闫永刚;韩普;;汾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5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6 李芬;张建新;;近50年山西终霜冻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7 丁文秀;卓力格图;李晓丽;张亦梅;冯新科;韩贞辉;;基于抽样的四川省人口数据空间化及在芦山Ms7.0地震灾情快速评估中的应用[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崔壮;Th17细胞及IL-17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7 沈润平;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以江西鄱阳湖地区为例[D];浙江大学;2002年
8 朱红;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病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9 孙增荣;2型糖尿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10 吴朋飞;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慧华;中原地区史前聚落分布空间模式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陈玲玲;安徽省人居硬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立;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沙海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D];潍坊医学院;2009年
5 邓晓倩;山东省济南市某医院员工健康危险因素与健康相关生产力损失的关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陈有喜;昙石山遗址及其自然环境演变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耀国;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三维工程地质建模与适宜性分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蕴青;公寓化新农村住区规划建设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9 何静;基于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艺;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变化自然驱动因素时空差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心源,陆应诚,高超,席道瑛;广义遥感环境考古的技术整合[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吴中海,赵希涛,吴珍汉,武晓春,周春景,严富华,朱大岗;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J];冰川冻土;2004年03期
3 莫多闻,徐海鹏,杨晓燕,朱忠礼;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的古环境背景[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4 张恩洁;赵昕奕;张晶晶;;近50年深圳气候变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江大勇,王新平,郝维城;浙江中全新世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与河姆渡古人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6 罗凯;罗旭;冯仲科;李静锐;吴露露;;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7 庞爱萍;李春晖;杨志峰;郑小康;;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8 王红,王均;国家基本地理单元数据集的初步研究[J];测绘科学;2004年03期
9 毕硕本;郭文政;闾国年;;郑洛地区史前聚落遗址坡向坡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10 闫丽洁;石忆邵;杨瑞霞;鲁鹏;朱丽;付强;;借助GIS研究史前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毅;陈稳霖;郭宝龙;陈一昕;;基于密度估计的逻辑回归模型[J];自动化学报;2014年01期
2 夏添;常鸣;;改进逻辑回归方法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年02期
3 俞庆生;;基于云平台的逻辑回归模型构建算法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通报;2013年06期
4 张秀兰;;逻辑回归模型下的企业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求索;2012年01期
5 王进;郭靖;王卫东;方理刚;;权重线性组合与逻辑回归模型在滑坡易发性区划中的应用与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邢秋菊,赵纯勇,高克昌,郭跃;基于GIS的滑坡危险性逻辑回归评价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7 林辰乐;吕翔涛;;影响城市低保受助者就业的政策因素分析——就业的双项逻辑回归模型及访谈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8期
8 王贤;张自力;;基于逻辑回归的案件关联[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谭龙;陈冠;王思源;孟兴民;;逻辑回归与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J];工程地质学报;2014年01期
10 梁巧倩;蒙伟光;林良勋;万齐林;;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雷电潜势预报方法[J];广东气象;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董纯洁;基于实例与逻辑回归的多标签分类模型[D];南京大学;2013年
2 祁全昌;基于内容广告平台的点击率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大学;2012年
3 刘力银;基于逻辑回归的推荐技术研究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王兵;一种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搜索广告点击率预估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刘建明;高管变更对民营企业进入高壁垒行业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55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05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