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本文选题:大遗址保护工程 + 可转移发展权 ; 参考:《华夏考古》2014年04期
【摘要】: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当前重点工作之一。针对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中涌现的建设用地问题,在分析西方各国对于土地权属处理方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中基于可转移发展权的土地权属流转方法;考虑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当前大遗址保护工程的一种典型建设形式,借鉴意大利庞贝古城管理改革和法国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发展的过程,提出了一种可管理、可自治、可问责的大遗址保护工程建设管理新模式。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site protection project is one of the key work of our country's cultural heritage. 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construction land which emer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site protection project, the method of land ownership transfer based on 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 is give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ways of land ownership treat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Considering that th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 is a typical construction form of the current large site protection project, a new management model of management, autonomy and accounta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sites is propo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management reform of the Pompeii in Ita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system of French cultural heritage.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忠培;;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J];东南文化;2010年01期
2 余洁;潘秋玲;梁学成;;我国大遗址保护区控制农地流转的法律及制度研究[J];经济地理;2007年04期
3 孔德超;;法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法历史发展概述[J];理论界;2010年04期
4 陈光明;周翠娇;;先进发达国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及镜鉴[J];求索;2008年12期
5 孙南申;孙雯;;海底文物返还的法律问题分析及其启示——以西班牙沉船案为例[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张友安,陈莹;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J];中国土地科学;2005年05期
7 刘德胜;孙树栋;;融合大遗址保护理念的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管理体系研究[J];文物;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明;;论我国土地发展权制度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2 刘雯波;;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3 孙楠;卓成刚;;国内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4 王丽芳;;农村土地信托保护模式下的土地可转移发展权运做模式研究[J];北京农业;2007年15期
5 刘明明;;土地发展权研究述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余洁;唐龙;潘秋玲;;汉长安城遗址区发展方略[J];城市问题;2009年03期
7 臧俊梅;王万茂;;中国农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2期
8 范辉;;中国农地发展权理论研究综述[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3期
9 范辉;张兴国;;论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方法的选择[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10 赵哲远;华元春;杨晓明;卢立欣;徐忠国;;浙江省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存在的问题及改革途径[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明明;卢群群;;土地立法新探——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2 宋敏;熊碧玉;张安录;;限制及禁制开发区内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基于可转移发展权补偿和区域生态补偿的视角[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赵哲远;华元春;;浙江省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存在问题及改革途径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姜虹;;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思考:构建土地发展权[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顺祥;中国征地制度变迁:驱动因素与制度供给[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利敏;基于农田保护的农户经济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吴康明;转户进城农民土地退出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赵哲远;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郜永昌;中国土地使用管制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孙海兵;农地外部效益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8 臧俊梅;农地发展权的创设及其在农地保护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成艳;转型期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10 唐文金;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月娥;重庆市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4 常程;浅析简·雅各布斯城市多样性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齐政;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何兆熊;西南地区历史文化村镇文化遗产普查标准构建[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琳;榆林古城空间格局演化与发展引导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会立;农地发展权的制度设计和实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王红;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视角下农地发展权价格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尹国庆;土地发展权区域转移的实现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比较[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2 李世平;土地发展权浅说[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3 赵琳;法国古建筑保护概况[J];古建园林技术;2002年01期
4 胡兰玲;土地发展权论[J];河北法学;2002年02期
5 周大庆;;我国文物管理制度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武新乾;梅倩倩;;鞅差误差下非参数方差模型的样条估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7 顾军,苑利;美国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的历史与经验[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8 幸晓峰;王方;;金沙遗址出土石磬初步研究[J];文物;2012年05期
9 鲁叔媛;;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之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10 张安录;可转移发展权与农地城市流转控制[J];中国农村观察;200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琰;巴黎历史风貌保护对北京城市建设的借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凌雁;宋韬;;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段先念;王文超;连维良;王燕文;王忠林;张铁民;王祥喜;张笑东;;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摘要[J];中国名城;2008年03期
3 官信;闫亚林;;浅议当前大遗址保护问题[J];江汉考古;2008年01期
4 ;大遗址保护西安共识[J];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04期
5 赵荣;;有效保护 科学展示 传承文化 服务社会——陕西省大遗址保护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文化遗产;2009年04期
6 李娓娓;王齐;;走大遗址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探索曲阜片区大遗址保护的新途径[J];理论学习;2009年09期
7 龚良;;大遗址保护重在和谐共生[J];东南文化;2009年03期
8 陈同滨;;中国大遗址保护规划与技术创新简析[J];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9 刘卫红;;大遗址保护规划中价值定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陕西大遗址保护的探索与实践》简介[J];文博;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东计;;论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六个关键问题[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董明晋;苗志坚;;大遗址保护规划的文化生态性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宗天亮;;圆明园大遗址保护基本思路探究[A];《圆明园》学刊第八期——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特刊[C];2008年
4 刘晓明;赵文斌;;论中国大遗址保护[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朱士光;;论中国古都之大遗址保护[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晓东;罗鹏飞;;大遗址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应对——由杭州南宋皇城大遗址保护引起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于佳;;浅谈重庆都市核心区南宋衙署大遗址保护与利用[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8 赵中枢;;名城城郊型大遗址保护规划初探——以咸阳西汉帝陵群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9 付胜刚;沈葆菊;;“位于城市建成区”型大遗址保护策略研究初探——以隋唐长安城外郭城城墙遗址保护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祖群;胡丽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物遗址保护的困境[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3中外生态城市理论与趋势[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胥波;建立大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孙漪娜 特约通讯员 庞博;李晓东:在陕西建立国家级大遗址保护示范区[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文丹;全国大遗址保护现场会在无锡召开[N];中国文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单红;大遗址保护重在和谐共存[N];无锡日报;2008年
5 山西省侯马市文物局 柴平林;当前大遗址保护存在问题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记者 李艳;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N];中国文物报;2008年
7 特约通讯员 庞博;陕西全国人大代表关注大遗址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9年
8 程蓓 杨益峰;安徽省文史馆开展大遗址保护利用调研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乔欣 刘修兵;大遗址保护任重道远[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记者 李燕锋;中央媒体聚焦 我市大遗址保护[N];洛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贺君;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赵宇鸣;城市区大遗址保护中外部性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3 陈稳亮;大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同[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刘军民;中国文物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明;江苏省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曹胜杰;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保护模式探索[D];长江大学;2012年
3 孙莹;城郊型大遗址保护规划实施评价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张丹;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中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5 孟青;良渚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董欣;陕西大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所萌;城市边缘区大遗址保护规划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
8 冀恬红;河南省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
9 章腾;基于场所理论的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环境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张强;大遗址保护与开发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8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0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