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红山玉龙艺术造型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8-07-27 14:59
【摘要】:正自古及今,龙一直作为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华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龙形象在我国境内的出现大约有8000年的历史,考古学家在辽河流域发现了大量龙的踪迹,主要有摆塑型、浮雕型、木雕型、刻画型、彩陶型、泥塑型、玉雕型等,其中最为驰名中外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红山玉龙。红山玉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现的数量最多、形象最完
[Abstract]:Since ancient times and now, the dragon has been a symbol of China, the Chinese nation, the symbol of Chinese culture. The Chinese dragon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as a long history. The dragon image has appeared in China for about 8,000 years. Archaeologists have found a large number of traces of dragons in the Liaohe River Basin, mainly in the form of pendulum, relief, wood carving, portrayal, and painted pottery. Clay sculpture, jade carving, and so on, the most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s the Hongshan Yulong. Hongshan Yulong is the largest number of Chinese Neolithic discoveries and the most complete image.
【作者单位】: 吉林师范大学东北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吉林省社科项目“艺术符号的诗性智慧——红山玉器造型的文化解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B118)
【分类号】:K87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治强;张后武;;读解凌家滩、红山文化玉龙的社会文化内涵——兼谈史前文明因素特点[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赵剑平;;古代玉龙纹饰造型的演变[J];东方博物;2003年00期

3 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玉龙[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陈逸民;陈莺;;红山玉器与龙凤神话(二)[J];检察风云;2007年16期

5 张帆;;红山文化动物形玉器考古发现和研究综述[J];黑龙江史志;2010年17期

6 赵建国;;红山文化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7 宿晨;;红山玉龙的原始图腾性[J];收藏家;2008年05期

8 智喜君;红山文化证明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兼谈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陈晓华;;略论史前社会的龙形玉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郭大顺;;龙凤呈祥——从红山文化龙凤玉雕看辽河流域在中国文化起源史上的地位[J];文化学刊;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依;;紫禁城文化内涵浅识举隅[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C];1996年

2 陆思贤;;“勾云形玉佩”的形状结构及寓意的思想内容[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3 于建设;;红山文化十讲[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岱方;黄吉博;;红山文化筒形器墓之略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陇菲;;“马超龙雀”二题 外一章:天下第一马与天下第一牛[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叶万松;李德方;;红山文化积石冢与兽面玉牌浅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于建设;;前言[A];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万洪瑞;;略论红山文化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性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尹庆林;;浅析清东陵石雕艺术的文化包容[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香港中文大学 邓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刘国祥;红山文化东拐棒沟C形玉龙的工艺试析[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朱乃诚;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刘国祥;“中华第一龙”C形玉龙文化血脉揭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新德;红山文化展示远古文明[N];长春日报;2005年

5 张松柏;中华第一龙的新探索[N];赤峰日报;2007年

6 丁伟成;红山文化、辽河文明与盘锦[N];盘锦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丁冬;红山文化不再失落[N];中国环境报;2002年

8 周漠;天圆地方红山璧[N];中国商报;2008年

9 记者 廉洁;全国首个红山文化暨契丹辽文化研究基地在我市挂牌[N];赤峰日报;2010年

10 晓笛;又一处“红山文化”早期遗址被发现[N];辽宁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2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5 王闯;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之字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赵欣;辽西地区先秦时期居民的体质人类学与分子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朱怡芳;中国玉石文化传统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10 沈t ;南朝陵墓雕刻造型风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正萍;试论汉代铜镜的纹饰[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青格乐图;母系氏族的人与神[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庞小霞;试论新砦文化[D];郑州大学;2004年

4 周颖;明清玉器形态及文化内涵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赵晓敏;以古为鉴——镜子造型与纹饰的现代解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宋元;水帘洞石窟群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书洋;史前龙型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何薇;红山文化的环境考古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志云;红山文化中的会计行为意识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48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48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