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春秋时期费昂斯珠的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7 20:08
【摘要】:河南三门峡虢国墓是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的大型邦国墓地,其中M2009的六璜组玉佩上使用了费昂斯珠,作为人工制品的费昂斯珠,其材料组成和工艺特点显示了古代科技水平,利用科学分析揭示其科学价值很有意义。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激光拉曼光谱(Raman)分析了四件三门峡虢国墓M2009出土的费昂斯珠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研究发现,四件费昂斯珠采用直接施釉法,釉层使用了铜离子着色,可能使用了含氯和铜的矿物。费昂斯珠的内外表层还发现了羟基磷灰石和朱砂,来自于墓主遗骸和墓葬环境。
[Abstract]:The tomb of Guo State in Sanmenxia, Henan Province, is a large cemetery of the state from the lat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early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mong them, Feiansizhu was used in the jade pallet of Liuhuang formation in M2009, which was used as an artificial work. Its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e anci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se scientific analysis to reveal its scientific value. In this stud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EDX) an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Rama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four pieces of Fionescu unearthed in the tomb of Guo State of Sanmenxia in M2009. It was found that the four samples were directly glazed, the glaze layer was colored by copper ions, and the minerals containing chlorine and copper might be used. Hydroxyapatite and cinnabar were also found in the inner and outer surface of Fionescu from the remains of the tomb owner and the buri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分类号】:K87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贾洪波;;关于虢国墓地的年代和M2001、M2009的墓主问题[J];中原文物;2014年06期

2 顾雯;;釉起源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4年04期

3 秦颍;陈茜;李小莉;陈千万;;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釉砂)的测试分析及其制作工艺模拟实验分析[J];硅酸盐学报;2012年04期

4 马清林;张治国;大卫·斯科特;海因兹·贝克;戴特莱夫·昆特;;中国战国时期八棱柱状费昂斯制品成分及结构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12期

5 董俊卿;李青会;干福熹;胡永庆;程永建;蒋宏杰;;一批河南出土东周至宋代玻璃器的无损分析[J];中国材料进展;2012年11期

6 谷舟;谢尧亭;杨益民;王宁;肖体乔;王昌燧;;显微CT在早期釉砂研究中的应用:以西周P国出土釉砂珠为例[J];核技术;2012年04期

7 干福熹;胡永庆;董俊卿;王龙正;承焕生;;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料珠和料管的分析[J];硅酸盐学报;2009年06期

8 王世雄;;陕西西周原始玻璃的鉴定与研究[J];文博;198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硕;汤洁娟;;中原地区早期冶铁问题分析[J];中原文物;2017年02期

2 王颖竹;陈坤龙;马清林;马泓蛟;张治国;姜涛;;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春秋时期费昂斯珠的分析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年02期

3 贾翠;张雪雁;丁银忠;陈铁梅;;无损分析方法在宋代冰裂纹青瓷研究中的应用[J];故宫学刊;2016年02期

4 刘颖惠;曹峻;;周代中原用鼎制度变迁及相关问题探讨[J];殷都学刊;2016年03期

5 崔天兴;张小虎;;河南尉氏后刘墓地M5出土八棱柱状玉握的鉴定和分析[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18期

6 陈明远;林川;;木-铁体系冶铁术的发明和流传[J];社会科学论坛;2016年09期

7 王颖竹;王乐乐;马清林;王婕;李晓岑;;两件战国时期乳钉纹管形器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研究[J];中原文物;2015年06期

8 郭继宾;刘江卫;;汉代彩绘陶仓楼的取样分析[J];中原文物;2015年05期

9 赵凤燕;陈斌;柴怡;董俊卿;李青会;;西安出土若干玻璃器的pXRF分析及相关问题探讨[J];考古与文物;2015年04期

10 谷舟;杨益民;齐雪义;刘文阁;宋国定;;显微CT技术在古代料珠研究中的应用——以河南淅川县马川墓地出土料珠为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恩田;;“二王并立”与虢国墓地年代上限——兼论一号、九号大墓即虢公忌墓与虢仲林父墓[J];华夏考古;2012年04期

2 吴隽;张茂林;吴军明;李其江;李家治;邓泽群;江夏;;中国陶瓷釉的多元化起源与初步发展探析[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02期

3 干福熹;;玻璃和玉石之路——兼论先秦前硅酸盐质文物的中、外文化和技术交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青会;董俊卿;干福熹;;中国早期釉砂和玻璃制品的化学成分和工艺特点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干福熹;胡永庆;董俊卿;王龙正;承焕生;;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料珠和料管的分析[J];硅酸盐学报;2009年06期

6 秦颍;佘玲珠;李小莉;黄建勋;;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战国玻璃组成[J];硅酸盐学报;2009年04期

7 马清林;张治国;高西省;;洛阳战国墓出土八棱柱中的中国蓝和中国紫研究[J];文物;2008年08期

8 夏寅;吴双成;崔圣宽;兰玉富;张治国;王伟锋;付倩丽;;山东危山西汉墓出土陶器彩绘颜料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年02期

9 李东风;王浩静;王心葵;;PAN基碳纤维在石墨化过程中的拉曼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1期

10 后德俊;;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的初步研究[J];江汉考古;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子尧;;《三门峡虢国墓》简介[J];考古;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148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48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d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