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河南中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造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8-15 16:59
【摘要】:黄河南岸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中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代表着当时北方中央造型式样。绝大多数实例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基于袈裟表现形式的微观变化可分为五组,前两组皆为龙门古阳洞实例,在沿袭大同云冈石窟佛像特征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性。第三组皆为龙门北魏窟龛中尺寸较大的主尊佛像,出现了多种新特征,第四组在云冈佛像造型基础上向程式化和装饰性发展,第五组是受前四组影响的洛阳周边地区小型洞窟龛像及零散单体造像。五组佛像大致呈先后发展次序,人体造型变化不甚显著,外在袈裟表现则是此时期佛像造型的重心所在。
[Abstract]:In the south bank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stone carvings of Buddha from the late Northern Wei Dynasty to the Eastern Wei Dynasty in central Henan Province, with Luoyang as the center, represent the central modeling style of the north at that time. Most examples are double collar pendant cassock robes, 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changes in the form of cassock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the first two groups are Longmen ancient Yangdong examples, in the Datong Yungang Grotto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wn unique. The third group are the larger Buddha statues in the north Wei grottoes of Longmen, which have many new features. The fourth group develops to stylization and decoration on the basis of Yungang Buddha's modeling. The fifth group is the small cave niches and scattered monolithic statues around Luoyang, which are affected by the first four groups. The five groups of Buddhist statues were in the order of development, the changes of human body shape were not obvious, and the expression of external cassock was the focus of the Buddha statue modeling in this period.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
【分类号】:K87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温玉成;;河南新安县西沃石窟[J];考古;1986年02期

2 贺玉萍;;虎头寺义邑造像的文化特征及其他[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罗宗真;;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及其砖刻壁画[J];文物;1960年Z1期

4 韦正;南京西善桥宫山“竹林七贤”壁画墓的时代[J];文物;2005年04期

5 陈平;鸿庆寺石窟[J];中原文物;1987年04期

6 宫大中;龙门石窟的“卫星窟”——万佛山石窟[J];中原文物;1993年04期

7 贺玉萍;;孟津谢家庄石窟开凿时间及艺术分析[J];中原文物;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光明;;从释迦三尊到华严三圣的图像转变看大乘菩萨思想的发展[J];敦煌研究;2010年03期

2 王明发;;南朝画像砖的时代精神[J];东南文化;2005年06期

3 李梅田;北朝墓室画像的区域性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3期

4 齐庆媛;;金代与西夏菩萨像造型分析[J];故宫学刊;2014年01期

5 刘连香;;北朝佛传故事龙浴太子形象演变[J];敦煌研究;2014年06期

6 张建宇;;敦煌西魏画风新诠——以莫高窟第285窟工匠及粉本问题为核心[J];敦煌研究;2015年02期

7 贺玉萍;;元魏石窟文文学意识与美学特点[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8 胡永庆;;河南魏晋南北朝考古发现与研究六十年[J];华夏考古;2012年02期

9 贺玉萍;;万佛山石窟礼佛图的文化价值[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付振宇;;挖掘传统文化与开展乡土教育[J];美与时代(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天石;;江苏六朝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中翔;;西沃石窟的调查与迁移保护[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3 卢云亭;谢苹;;我国石窟寺的地学机制研究[A];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荭;北周石窟造像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赵鹏;北朝佛传故事图像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潇;南京市区六朝墓葬分布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孙正夷;唐代琴文化初探[D];复旦大学;2010年

3 徐玉琼;莫高窟北朝壁画汉式造像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4 莫阳;继承与创新[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5 徐小蕾;唐朝工笔人物画设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6 侯文娟;魏晋南北朝肖像画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清文;真子飞霜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付旭阳;竹林七贤文化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吴丹;墨竹小史[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町田章 ,劳继;南齐帝陵考[J];东南文化;1986年01期

2 ;杭州地区汉、六朝墓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3 陈兆善,张九文,顾苏宁;南京北郊三座六朝墓葬发掘简报[J];东南文化;1989年02期

4 顾苏宁;南京雨花台区三座六朝墓葬[J];东南文化;1991年06期

5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J];东南文化;1997年01期

6 王志高;南京殷巷东晋、南朝墓[J];东南文化;1993年02期

7 ;武昌东湖三官殿梁墓清理简报[J];江汉考古;1991年02期

8 蒋绩初;黎忠义;;南京中山门外苜蓿园东晋墓清理简报[J];考古通讯;1958年04期

9 李蔚然;;南京六朝墓清理简报[J];考古;1959年05期

10 ;南京富贵山东晋墓发掘报告[J];考古;196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松日奈子,云中;龙门古阳洞初期造像的中国化问题[J];华夏考古;1999年02期

2 张雯;;古阳洞雕凿次第初探[J];石窟寺研究;2012年00期

3 牛宪锋;;龙门古阳洞高树龛主尊佛头像[J];中国书画;2005年07期

4 李玉昆;;西魏大统六年吉长命造像碑题记录文正误[J];文物;1985年08期

5 王洁;北魏孝文帝与龙门石窟古阳洞的雕造[J];考古与文物;2003年01期

6 上原和;赵声良;;龙门石窟古阳洞开凿的年代(下)——对现行的北魏孝文帝迁洛以后营建说谬误之纠正[J];敦煌研究;2007年01期

7 上原和;于冬梅;赵声良;;龙门石窟古阳洞开凿的年代(上)——对现行的北魏孝文帝迁洛以后营建说谬误之纠正[J];敦煌研究;2006年06期

8 廖高群;龙门石窟艺术研究的新成果——评《古阳洞——龙门石窟第1443窟》[J];敦煌研究;2002年02期

9 谢海云;卢舍那,中国的维纳斯[J];华人时刊;2001年04期

10 刘景龙;;龙门石窟开凿年代研究[J];石窟寺研究;2010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龙门石窟研究院 杨超杰;龙门古阳洞孙秋生碑的新认识[N];中国文物报;2007年

2 张亚武 赵振华;流失海外数十载 身首合壁终团圆[N];洛阳日报;2005年

3 阿德;龙门石窟重现光彩(中华瑰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本文编号:21848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1848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6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