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从考古志到考古学——兼谈历史考古研究方法论

发布时间:2019-02-12 18:16
【摘要】: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考古志是考古研究的基础,主要是对实物材料的整理、分析和共时性阐释;第二层次的考古学是将实物资料与人类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的联接,是对文化进程的历时性阐释。中国历史考古研究走过了以证史为目的的考古志阶段,也通过分区与分期研究奠定了基本的时空框架,但离综合性的文化阐释还有一定距离;在墓葬的"晋制"讨论中,研究者开始以考古材料阐释丧葬行为和丧葬观念的进程,将墓葬研究从物质文化推进到了精神文化层面,迈出了从考古志向考古学研究重要的一步。
[Abstract]:There are two levels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the first level of archaeology is the basis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mainly the collation, analysis and synchronic interpretation of physical materials; The second level of archaeology is to link the material with human behavior patterns and ideas, which is a diachron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cultural process. The archaeological study of Chinese history has gone through the archaeological chronological stage with the aim of attesting history, and has also established the basic space-time frame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division and stage, but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comprehensive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In the discussion of "Jin system" of tomb, researchers began to explain the process of funeral behavior and funeral concept with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which pushed the study of burial from material culture to spiritual culture, and took an important step from archaeological ambition to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丧葬模式与生死观研究”(批准号:17BKG003)的资助
【分类号】:K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源;读《岭南文物考古论集》[J];南方文物;2000年03期

2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0年12期

3 徐湖平;江苏考古工作世纪之初的思考[J];东南文化;2002年01期

4 何驽;;《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读后思考[J];考古;2002年12期

5 付彤;陈璐;;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简介[J];考古;2003年02期

6 宋建;;上海考古随想[J];上海文博论丛;2004年01期

7 李零;一个考古读者的希望[J];读书;2004年06期

8 洪石;;“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考古;2005年06期

9 盛之瀚;;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成立揭牌[J];东南文化;2006年05期

10 胡小伟;;浅谈盗墓对考古工作的危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林辉;;近年来西藏地区主要开展的考古工作及收获[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2 罗宗真;;我和六朝考古——回顾六朝考古工作五十年[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忠良;王峰;富锡良;;综合物理探查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A];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论文集(1995—2005)[C];1995年

5 ;中国金莲山考古发现疑似针灸用具[A];全国第六届骨科微创手术与多种针刀手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索秀芬;;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纪要[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7 刘诗中;;江西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考[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8 郭京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从北京的考古工作谈起[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9 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1990年

10 郭京宁;;北京考古发现与北京文化之都建设[A];当代北京研究(2012年第4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李陈奇;新时期考古工作的主战场[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江苏省文物局局长 王慧芬;创新考古体制 推进考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方启 麻赛萍 贾博宇 范佳翎;你想了解考古吗?[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孙秀丽;基建考古 何去何从[N];中国文物报;2012年

5 ;微言大义:考古与盗墓的微博大讨论[N];中国文物报;2012年

6 ;2013:四川科技考古元年[N];中国文物报;2013年

7 曹金萍 开封市文物工作队;重视明清考古:学科发展的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郭潇雅 实习记者 吴运亮;国内首个“文物移动医院”将现代科技带到考古现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土木;让考古的回归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佳霖;北京市立法细化“施工前考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杨瑞霞;中原地区数字环境考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林金鑫;综合地球物理考古方法的应用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王晓毅;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D];山西大学;2011年

6 潘艳;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付宁;史前至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东西文化交流[D];内蒙古大学;2007年

8 王新春;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考古学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10 潘碧华;三峡早期人居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超;良渚遗址考古期病害与微环境的响应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张振宇;宋代漏泽园相关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3 夏秋函;试论北朝青瓷[D];南京大学;2014年

4 田笛;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辽西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简史[D];吉林大学;2016年

5 李逸林;中国早期金器的分类研究及其文化来源[D];南京大学;2016年

6 何昊;甘青宁地区汉代城址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孙文浩;试析李家崖文化[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8 姜亚飞;先秦时期制玉作坊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9 汤新钊;战国时期成都平原的墓葬考古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宋芸;印度遗产保护历史理论与实践初探[D];南京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420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420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6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