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白鹤梁题刻的历史和价值

发布时间:2019-05-14 12:09
【摘要】:白鹤梁题刻见诸记录的共183则而非通常所说的174则。白鹤梁水文题刻的石鱼标识不早于唐,题刻可以划分为唐、两宋、元明清、近现代四个阶段。唐广德题刻是广德二年非广德元年,已消失的"称斗"石刻为唐大顺元年镌刻,大量南宋早期题刻反映了中原人士流入四川地区的历史背景。长江上游的历史最低水位是清嘉庆元年而非绍兴十年。白鹤梁题刻是人类创造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文明和传统的见证。
[Abstract]:A total of 183 inscriptions were recorded instead of 174. The stone fish logo of Baiheliang hydrologic inscription is not earlier than that of Tang Dynasty,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modern times. Tang Guangde inscription is the first year of Guangde in the second year of Guangde, and the "fight" stone carving, which has disappeared, is engraved in the first year of Tang Dashun. A large number of inscriptions in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reflect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influx of people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into Sichuan. The lowest historical water level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first year of Qing Jiaqing rather than the ten years of Shaoxing. White Heliang inscription is the embodiment of human creative spirit and the witness of a kind of civilization and tradi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分类号】:K87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胜;;白鹤梁石刻题名人考按五十六则[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曾超;彭丹凤;王明月;;白鹤梁题刻《晁公溯题记》价值小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汪耀奉;四川古代水位标志[J];四川水利;1996年05期

4 彭献翔;龙脊石题刻[J];四川文物;1991年01期

5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重庆市博物馆历史枯水调查组;;长江上游宜渝段历史枯水调查——水文考古专题之一[J];文物;1974年08期

6 张芳;;宋代水尺的设置和水位量测技术[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年04期

7 龚廷万;;四川涪陵“石沍”楲刻文字的娍查[J];文物;196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荣志;王春振;;白鹤梁题刻的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李灿;;魏晋士人的生命美学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刘梅芳;;异曲同工:“死水”遥映“恶之花”——论闻一多与波德莱尔诗歌创作美学的趋同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钟一鸣;;高校文学、音乐相融合的美育研究[J];成功(教育);2009年02期

5 曾超;;三峡地区的鱼文化及其意蕴[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向轼;;民间传说与文献记载的关联:以巫山神女传说为例[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7 艾荫范;;南国巫教与《老子》和浪漫文学源流——《诗·陈风·宛丘》情字发覆[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冯桂芹;;华夏文化中“龙”原型为“马”之考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9 张颖;;庄子文艺思想中的“真”与“美”[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海峰;;论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J];东岳论丛;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杰舜;;葫芦文化:中华民族凝聚的文化基因[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2 唐楚臣;;葫芦、向天坟及昆仑新解[A];葫芦·艺术及其他[C];2007年

3 曹旭;文志华;;“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2 肖世孟;先秦色彩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叶黛莹;从阅读到创作的诗学历程[D];武汉大学;2011年

4 范正群;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5 李丽琴;道之文[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俊虎;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D];兰州大学;2008年

7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郭继民;庄子哲学的后现代解读[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10 任树民;先秦两汉抒情文学的诗性特质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晴晴;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飞鸿;彝汉吉祥图案表现手法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吕全义;《臣辰v伞访难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宏;《野叟曝言》意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颖娜;甲骨卜辞所载商晚期刑罚考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易淑华;《孟子》的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牟莉莉;论《诗经》与中国古典园林[D];苏州大学;2011年

8 夏宝龙;林庚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翟杨莉;试论闻一多诗学思想及其形成[D];西北大学;2000年

10 罗梅;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的探索[D];四川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凤桐;宋代长江水文题刻实录[J];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01期

2 杨明照;;四川治水神话中的夏禹[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04期

3 秦建明;赵荣;杨政;;陕西泾阳北宋丰利渠口发现石刻水尺[J];文物;199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世同;;最古的石刻星图——杭州吴越墓石刻星图评介[J];考古;1975年03期

2 官桂铨;;《石刻考工录》再补[J];文献;1990年02期

3 刘志基;尽显“岭南第一唐刻”的丰采[J];四川文物;1995年06期

4 永田英正,周长山;汉代石刻概说(上)[J];文物春秋;2002年05期

5 何志国;中江塔梁子M3石刻兵器“弩”应为钩镶[J];文物;2005年06期

6 张加林;;一合石刻插屏砚台[J];文博;2006年06期

7 张广善;;关于青莲寺出土的北齐石刻[J];文物世界;2007年05期

8 王启东;;罗家湾石刻全文浅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4期

9 王启东;;罗家湾石刻全文浅识[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5期

10 谭洛非;四川石刻——尚待开发的艺术宝库[J];四川文物;198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振尧;;睢宁双沟东汉画象石刻《农耕图》的剖析[A];1980年江苏省博物馆学会、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学术论文集(第三册)[C];1980年

2 薛仲良;;从晴山堂石刻到徐霞客游记石刻[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吴钧;;河东水利石刻刍议[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童登金;;大足石刻的保护与展望[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何泽宇;;高县岩穴墓及其石刻考[A];民族学研究第四辑[C];1982年

6 杨文概;;敬胜斋与《敬胜斋法帖》石刻廊[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7 杨爱国;;黄易对金石学的贡献[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云涛;;从戒台寺石刻看其宗教的历史地位与传承[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杨再年;;镇江地域六朝陵墓石刻研究[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桂阁;;汉画石刻中所见宗教性因素试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贾志敏 武文 实习生 孙庆玲;富县出土300多件佛教石刻残块[N];延安日报;2010年

2 三普办;青海玉树州发现大面积石刻文物[N];中国文物报;2009年

3 胡佐斌 本报记者 孙琪;岳池明代石刻 追记纪信诳楚成汉之功[N];四川日报;2009年

4 王汝雕 陈玉士 段新 陈长禄(通讯员 王汝雕 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 陈长禄);《三晋石刻大全·洪洞县卷》出版[N];临汾日报;2009年

5 宋慧明;走近宝顶山石刻[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周书浩;大地诗行[N];巴中日报;2010年

7 记者 赵陈;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研讨会在巴中胜利闭幕[N];巴中日报;2010年

8 边巴次仁;西藏文物建筑登记数量上升[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记者 王琴;徐霞客故居晴山堂石刻将规划保护[N];无锡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刘兵 通讯员 蔡延鹏 陈宾;我市“文物家族”7成员晋升“省级”[N];湛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徐志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石刻用典语言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力春;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考辨[D];吉林大学;2009年

3 窦志强;唐陵石雕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魏宏利;北朝碑志文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水利石刻词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郭中滨;魏晋南北朝石刻,

本文编号:2476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476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