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出土文献研究六十年——李学勤教授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9-09-04 09:57
【摘要】:正李学勤先生,1933年生于北京,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52—1953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与编著《殷墟文字缀合》。1954年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1991—199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组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现兼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先后在美国、欧洲、澳洲、亚洲多国及我国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
【分类号】:K854;K825.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定云;;从“龙骨”到甲骨的飞跃——王懿荣发现甲骨文110周年纪念[J];殷都学刊;2009年03期

2 邓华;甲骨文发现史上的另一桩公案[J];寻根;2002年05期

3 马如森;关于研究殷墟甲骨文发现的述评[J];殷都学刊;1991年02期

4 任会斌;;师恩似海——师从李学勤先生学习甲骨文琐忆[J];邯郸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关于“王懿荣甲骨学研究奖”的征文通知[J];南方文物;2008年04期

6 刘树勇;;甲骨文发现一百年——访“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教授[J];科学世界;1999年08期

7 姜念东;;甲骨文发现第一人王懿荣祖居见闻录[J];东北史地;2004年03期

8 朱彦民;;近代学术史上的一大公案——关于甲骨文发现研究诸说的概括与评议[J];邯郸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景丽;;甲骨文断代研究的成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10 陈炜湛;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看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伟大意义——为纪念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一百周年而作[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卫聚贤;;中国最古的货币——贝壳[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高岛谦一;;中国走向“全球华”的一小步:甲骨文告诉我们什么?(英文)[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俞绍宏;;葛陵简“癸悇”考[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4 杨锡璋;刘一曼;;80年代以来殷墟发现的主要收获[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甲骨缘 中国心——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次访问台湾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巡回展[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蔡运章;;周原新获甲骨卜筮文字略论[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苏天钧;;建国以后安阳地区田野考古大事记[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伊斯拉菲尔·玉苏甫;安尼瓦尔·哈斯木;;塔里木盆地周缘古代居民饮食结构溯源[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郭胜强;;甲骨文所反映的蜀和殷商的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陈凯东;;殷墟城墙的发现及其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凤勇;甲骨文的发现与古董商人[N];中国档案报;2010年

2 本版编辑 王宇信 金开;殷墟:人类文明的宝库[N];光明日报;2006年

3 陈熙涵;甲骨文有了“电子数据库”[N];文汇报;2007年

4 马季凡;《甲骨文商史丛考》评[N];中国文物报;2009年

5 冯湘平;与远古人对话的窗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张春雨邋张同安;山东昌乐县东夷甲骨文终解谜[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张春雨 张同安;昌乐政协牵头破解“东夷甲骨文之谜”[N];联合日报;2008年

8 南方日报记者 蒲荔子 见习记者 吴敏;玉文化比甲骨文早五千年[N];南方日报;2010年

9 邸永君;清代翰林官与甲骨文之发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10 记者 李中华;探讨和展望殷商文化发展未来[N];安阳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2 陈婷珠;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统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英;古文字形体考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石岩;中国北方先秦时期青铜镞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赵海洲;东周秦汉时期车马埋葬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雒有仓;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整理与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金萍;瞿昙寺壁画的艺术考古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9 方稚松;殷墟甲骨文五种记事刻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忠兵;卡内基博物馆所藏甲骨的整理与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华强;甲骨文疑难语辞例释[D];郑州大学;2002年

2 韩剑南;甲骨文攻击类动词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柳学智;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伍凌燕;甲骨文副词研究述评[D];武汉大学;2005年

5 翁宇翔;殷商甲骨文可释字异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练文;甲骨文心理动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李静;《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8 韩硕;甲骨文视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罗志春;甲骨文直线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马正腾;甲骨文异体字研究[D];广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1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31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