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河西市场的织品——出土汉简资料与遗址发掘收获相结合的丝绸之路考察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分类号】:K87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刚;邵永海;;北大藏汉简《反淫》简说[J];文物;2011年06期
2 陈苏镇;;北大汉简中的《雨书》[J];文物;2011年06期
3 赵汝清;国内外学者研究汉简情况综述[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4 ;汉简书法[J];中国艺术;1997年01期
5 张立玉,王红卫;英汉简略词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陈晓鸣;由汉简“方”与“幡”看汉代边卒的文化学习[J];史学月刊;2004年06期
7 张燕;汉简曾记录沙尘暴[J];中国地名;2004年02期
8 张德芳;浅谈河西汉简和敦煌变文的渊源关系[J];敦煌学辑刊;2005年02期
9 宋迎春;;阜阳汉简发现、整理与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吴旺宗;;汉简所见“扁书”探析[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周祖亮;;汉简兽医资料及其价值述略[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2 李烨;;略述汉简所见之“传”及其与“过所”的关系[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3 田中利明;刁小煃;;仪礼中“记”的问题——关于武威汉简[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田佳鹭;;《肩水金关汉简(壹)》数量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5 陈晓鸣;;由汉简“方”与“幡”看汉代边卒的文化学习[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6 张晓芳;;《敦煌县泉汉简释粹》虚词整理[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7 谢宗万;;关于汉简《万物》中所载药物基原的思考[A];2002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爱龙;在甘肃建立汉简博物馆[N];甘肃日报;2010年
2 全国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郝树声;甘肃汉简在建设文化大省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施秀萍;汉简:构建文化大省的特色资源[N];甘肃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彭波;甘肃:破解简牍保护难题[N];人民日报;2005年
5 陈作义;敦煌汉简知多少[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记者 庄电一 通讯员 李岩云;敦煌百年出土汉简超过2万枚[N];光明日报;2006年
7 演讲人 张德芳;西北汉简一百年[N];光明日报;2010年
8 记者 宋喜群 陈宗立;兰州肩水金关汉简有望出版[N];光明日报;2010年
9 记者 朱永华 实习生 黄纯芳;走马楼万余汉简初露真容[N];湖南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马峥 张文静 彭侃;甘肃汉简助力丝路联合申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旺祥;西北出土汉简中汉代津令佚文分类整理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功;敦煌汉简中的农业[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周峰;西北汉简中的马[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毛玉兰;对汉简所见器物及其历史文化意义的几点探讨[D];安徽大学;2007年
4 杨艳辉;《敦煌汉简》整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宋胜如;额济纳汉简研究综论[D];吉林大学;2013年
6 张伟;敦煌汉简中的兵器[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莫斐;尹湾汉简字体及用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孟建升;西北出土汉简中所见的“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宋充恒;陈梦家汉简研究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蒋莉;楚秦汉简标点符号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31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31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