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澧水下游地区先秦时期历史文化变迁

发布时间:2019-09-12 20:50
【摘要】:澧水下游区域是今湖南省内非常重要的文化区域,其在先秦时期拥有灿烂的文化,本文以澧水下游区域的历史文化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依据今发现的考古材料为依托,按时间线索,对整个区域的历史发展过程做一个延续性的考察。据现今考古材料可知,现位于澧水下游津市市的虎爪山旧石器点是整个湖南省内最早有古人类活动的区域。以其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在距今至少约4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在了澧水下游这片区域。它与该区域时间范围更晚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一起,构成了澧水下游区域旧石器时代的完整文化序列,这一区域的旧石器文化符合中国南方砾石文化传统,又因其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被命名为“澧水文化类群”,是湖南境内两支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文化类型之一。澧水下游区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其史前文化的高峰。这一时期有相对完整的文化序列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距今9000年的彭头山文化是新石器文化的开端,此后澧水下游区域就在传承本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包括沅水中上游高庙文化、洞庭湖区大溪文化等)的优秀文化因素,从而造就了独特的发展轨迹。但是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该区域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文化开始呈现出外来文化主导,土著文化相对式微的景象。新石器时代独具特色的城址文化,本文也试图加以探讨。澧水流域史前文化进行到石家河文化阶段,随即突然衰落,对比新石器时代的灿烂文化,之后的历史时期内,该区域文化再也不曾达到之前的高度,商与西周时期澧水下游地区的文化,由于公开考古材料限制,至今面貌不算很清晰,本文整理了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区域文化的特征。楚人南渐之后该区域出现了文化的再次繁荣,笔者试图对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做一个全面的描述。对于区域文化的研究,不能只看到区域本身已经清晰可见的发展脉络,对于存疑的问题也有必要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对所探讨问题一些不明之处,也提出了自己相应的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兆裕;;《明代海南文化研究》读后[J];明史研究论丛;2014年02期

2 王谦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研究[J];散文百家;2018年03期

3 杨国强;;上海的文化空间究竟有多少西化因素[J];上海采风;2017年03期

4 王淑秋;;苏联学者对文化理论迫切问题的研究[J];哲学动态;1987年04期

5 黄其煦;;东南欧的农耕文化及其在农业向欧洲扩展中的作用[J];农业考古;1987年01期

6 范培松;;文物、文化与“文化财”[J];文博;1987年02期

7 本涅特;张桥贵;;作为生活方式的文化[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7年06期

8 储皖中;;论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J];教育评论;1987年03期

9 曹大为 ,曹文柱;关于中国文化史学科建设的若干构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6期

10 陈国强;福建越系文化初探[J];东南文化;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耀华;;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类型及其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胡宇煊;;公众考古学专题研究论文目录索引(一)[A];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一辑)[C];2015年

3 郁鹏;;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发展比较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永康;;全球化与多样性:法律文化发展的趋向[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5 Gabrial Moshenska;Sarah Dhanjal;褚旭;;简介:思考、讨论和实践社区考古学[A];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一辑)[C];2015年

6 张文方;李少抒;;泛珠区域城市土地扩张:从城乡对立到城乡结合[A];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C];2012年

7 郭京宁;;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从北京的考古工作谈起[A];繁荣古都历史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坛文集[C];2013年

8 刘庆柱;;考古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9 Rob Isherwood;李晓杨;;社区考古:概念与政治问题[A];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一辑)[C];2015年

10 郭京宁;;考古工作在“繁荣古都历史文化、推动北京文化之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第2辑[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义乌市博物馆 张枫林 黄美燕;上山文化的重要新发现[N];中国文物报;2019年

2 刘刚;日本文化里有“两个日本”[N];经济观察报;2014年

3 肖怀德;中国文化产业多向发展机遇[N];中国文化报;2018年

4 本报特别报道组;河与海是辽宁重要的文化符号[N];辽宁日报;2018年

5 张光复;用文化扮靓垦区乡愁的风采[N];北大荒日报;2017年

6 韶关日报记者 薛柏华 见习记者 胡鹏;以精品成果服务韶关振兴发展[N];韶关日报;2017年

7 北京大学考古系原主任、考古文博院院长兼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 李伯谦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河北师大博士生导师 沈长云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作璋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朱凤瀚 中国社科院先秦史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 宋镇豪 中国书籍出版社副总编、考古学博士 侯仰军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殷玮璋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先秦文学秘书长 宫长伟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韦心滢;菏泽文化研讨会发言选登[N];菏泽日报;2009年

8 田卫疆;探索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学术长卷[N];光明日报;2009年

9 中共山东省青州市委书记 王立胜;县域文化建设的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乐山市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构建文化产业区域合作机制[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群;环境与小民族生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张佑林;江浙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佟宝全;区域整合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广庆;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王颖;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方勤;曾国历史与文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8年

7 黄景春;早期买地券、镇墓文整理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卫星;先秦至两汉出土甲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朱光华;早商青铜器分期与区域类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侯仰军;考古发现与夏商起源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筱雯;澧水下游地区先秦时期历史文化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殷虹;“生老病死”文化熟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3 冯锋;高坡文化初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4 孙诗源;从区域文化试探省级美术馆的品牌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孙晓彤;论汉译英翻译实践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策略[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

6 侯,

本文编号:25353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353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b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