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玉文化研究——以饰玉为研究线索
【作者单位】: 攀枝花学院;
【基金】:四川2013年第一批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ZR012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K876.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国;;近代革命运动与破除迷信——以徐州城隍庙为主的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3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许凌虹;《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马海军;;浅谈中等职业院校实施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6 杨步义;;两千年的距离,相同的尴尬——焦仲卿与李亚平形象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7 李鹏;;《九歌》模式及其诗学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郑迪;;唐代功臣配享制度初探——以唐太宗、唐玄宗两朝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赵奉蓉;;《逸周书》物候事象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陈斌;;“抬汪公”活动与屯堡社区稳定性思考——以安顺市吉昌屯为个案[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蒋美华;李瑾瑾;;女性宗教认同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周传斌;;门宦教权体制的结构与运营[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坚赞才旦;岳小国;;论三岩藏族的壁葬及其社会控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10 王健;;民间信仰与明清江南的经济、社会空间:以苏松为中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8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姣美;明清以来的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D];湘潭大学;2010年
6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韦惠文;麽文化视野下的壮族民间生育礼俗[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_5尉;;从《诗经》、《楚辞》看中国古代玉文化[J];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年00期
2 傅才武;石头崇拜与中华玉文化的形成[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许家德;明清玉文化初探[J];美与时代;2004年06期
4 边远;;华夏万年玉文化[J];中国报道;2005年10期
5 梁军;;谈中国古代玉文化[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年01期
6 孔凡夫;;玉文化的传承[J];人才开发;2006年04期
7 林日波;;浅析中国古代玉文化[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陈梅花;;玉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利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2期
9 何松;;中华玉文化与人文奥运[J];超硬材料工程;2008年05期
10 丁建华;;玉文化的时代光芒[J];董事会;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素娥;;丰富的象征意义 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略论草原玉文化[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员雪梅;;谈谈闪石玉矿的分布、类型、玉文化分区及研究意义[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苍彦;玉文化中的四种现象[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胡有恒;儒家为什么选择了崇拜玉文化[N];忻州日报;2007年
3 记者 高茹琨;全国首家玉文化传播中心在京亮相[N];中国黄金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傅立钢;震旦企业馆:演绎中华玉文化展现城市新风格[N];中国贸易报;2009年
5 记者夏德时;探讨玉文化起源 传承玉文化精髓[N];中国黄金报;2009年
6 叶加宁;弘扬玉文化 精雕创品牌[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赵志国;弘扬玉文化 台湾企业馆首现世博会[N];中华建筑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仲斌;“中华玉都”实现玉文化产业跨越发展[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9 记者 陈久志 余杭记者站 王丽娟;抢占玉文化事业和玉文化产业制高点[N];杭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张卡申;石佛寺镇:以“玉文化”抵御“金危机”[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婵;上古三代秦汉玉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索朗扎西;《格萨尔王传》引发的藏玉文化研究[D];西藏大学;2013年
2 张清波;美学视野下的《说文解字》玉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赵荦;新石器时代中国玉文化的区域差异与特征[D];郑州大学;2010年
4 吕凤;论玉在《诗经》中的文化意蕴[D];云南大学;2013年
5 申s,
本文编号:2543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4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