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东天山地区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墓葬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2 20:34
【摘要】:起源于我国北方草原和蒙古外贝加尔地区的匈奴民族,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一直在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区驰骋,强盛时期的匈奴帝国东至太平洋,西逾葱岭,北近北冰洋,南与汉王朝分庭伉礼,匈奴人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1896年俄罗斯学者在外贝加尔地区发现匈奴墓葬开始,匈奴考古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学者们对匈奴文化的分期分区已经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中国西部新疆地区匈奴文化遗存却缺少认识,成为匈奴研究的空白地区。 新疆哈密地区存在着以岳公台——西黑沟遗址群和石人子沟(东黑沟)——红山口遗址群为代表的两类不同的早期游牧文化,分别称之为第一类和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本文通过对已发掘的属于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的黑沟梁墓地和石人子沟墓地的研究,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认了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属于匈奴文化,同时包含有周边的一些文化因素。
【图文】:

地形图,地形图,吐鲁番市,木垒


图1东天山地区地形图本文所要讨论的东天山地区主要是指天山山脉东段南北两侧的新疆东部地区,主要是指哈密地区,向西可延伸至昌吉回族自治州东部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以及奇台县,向东可延伸至甘肃境内的马鬃山区,同时吐鲁番地区的吐鲁番市、都善县也包括在内。哈

游牧文化,墓葬,平剖面


如前文所述,第二类墓葬是指往往分布在东天山山谷两岸的台地上或是原始森林的山坡下部,一般成片分布,地下的墓室往往由石块构筑,从地表形态看墓葬没有叠压打破关系,而且周围往往发现有居住遗迹和早期岩画的中心凹陷的封堆墓(图2)。这类墓葬形制较一致,,封堆大多为圆形,封堆外侧一般没有石围或石圈,封堆旁边没有列石或石人,个别有立石。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小型墓葬因为墓室较浅,中心一般不凹陷。关于第一、二类墓葬的概念是在近年来的大量的田野调查中提出来的,再检索之间的发掘资料,发现到目前为止,第二类墓葬也仅发掘了黑沟梁墓地和石人子沟(东黑沟)墓地,这两个墓地的文化面貌与文化属性便成为我们确定第二类早期游牧文化的依据。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哈密地区共登记了各类早期游牧文化遗存288处,其中遗址96处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8.8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申静怡;东天山地区青铜至早期铁器时代遗址陶器制作工艺与产地的相关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刘思文;试论新疆准噶尔盆地周缘地区史前时期石构墓葬[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5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45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5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