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遗址稻作遗存的研究回顾、展望和思考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分类号】:S511;K8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辉;稻作农业和城的起源[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5期
2 黄镇国,张伟强;再论中国稻作的起源发展和传播[J];热带地理;2002年01期
3 裴安平;;稻作起源考古路[J];生命世界;2005年10期
4 吴诗池 ,魏露苓;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J];农业考古;2005年01期
5 刘志一;;广西是亚洲稻作农业发祥地之一吗?[J];农业考古;2006年01期
6 赵艳萍;倪根金;;丁颖教授在稻作(种)起源问题上的探索及贡献[J];农业考古;2013年04期
7 游修龄;关于稻作起源问题的思考[J];中国水稻科学;1993年01期
8 匡达人;长江中游的稻作起源及其发展[J];中国农史;1996年03期
9 徐旺生;从农耕起源的角度看中国稻作的起源[J];农业考古;1998年01期
10 匡达人;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与思考(摘要)[J];农业考古;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浦士培;;江陵古代稻作农业小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2 朱乃诚;;太湖及杭州湾地区原始稻作农业起源初探[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3 牟永抗;;稻作农业与中华文明——贺兴邦老师八十寿辰[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4 李国栋;;原始稻作的生态环境及其思维——以贵州传统稻作村寨为参考[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徐昭峰;;我国稻作农业的北传[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9-2010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徐昭峰;我国稻作农业的北传[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龙军;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何地?[N];光明日报;2011年
3 赵志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稻作农业源于一万年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于冰 乔卓俊;考古学家缘何“钟情”澧阳平原[N];湖南日报;2011年
5 复旦大学文博系 陈淳 郑建明;环境、稻作起源与社会结构[N];中国文物报;2005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戎飞腾;粤北是稻作文明起源地?[N];南方日报;2013年
7 赵春青;文明之火 照耀中国[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闫巍;杉龙岗遗址:探秘世界稻作农业起源[N];粮油市场报;2012年
9 张居中;淮河上游八千年前的辉煌[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张仲明 通讯员 黄书胜 赵桂虎;6000年前,兴化先民就种植水稻了[N];泰州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庄桂平;江南地区稻作农具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樊育蓓;太湖流域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宋国庆;明清时期长江中游稻作民俗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任海云;中国南方稻作农业起源原因探讨[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浩;中国稻作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评估[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47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4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