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墓道埋人现象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1 02:59
【摘要】: 甘肃省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作为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以其偏室墓墓葬结构的复杂性和多人多次合葬现象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以该墓地偏室墓墓道中的葬人现象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墓道葬人现象不仅葬式和分布位置较为多样化,而其形成原因也较为复杂,与墓道葬人过程和偏室的使用过程密切相关。通过葬式、随葬品及其他埋葬现象的综合统计分析,将葬人现象分为两类,即殉人类和非殉人类,其中前者占绝大多数。本文就两类葬人现象产生的原因作出各种假设,并通过实证材料逐一检验。本文重新审视以往关于成年男女合葬墓中女子为殉人的论断,提出即便葬人皆为一次葬的形式,女子也未必是在男子死后随之殉葬的,因为多人多次合葬也有可能形成这样的结果,故以往关于女子作为妻妾殉葬的论证不甚严密。 本文认为磨沟齐家文化殉人现象已不能单纯用男尊女卑或墓葬等级观念来解释,殉人类现象存在的原因可能与战争有关。殉人的普遍出现说明在齐家文化,人群间的冲突进一步加剧,社会发展阶段也进入到一个更为复杂的层次。
【图文】:

遗址,台地,甘南藏族自治州,温带气候


第一章绪论陈旗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东部,地处临潭与崛县交界处的挑河西南岸、磨沟河西岸(图1)。属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土高原过渡的低山丘陵地带,海拔高度在2209一3926米之间。属高原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7’C,全年无霜期121天左右,年降雨量约512毫米。遗址地处山间台地,东、南、西三面环山,自然地形大致呈马蹄形结构。地势南高北低,台地东西长约1000米

平剖面,底面


图2M240平剖面图墓室底面低于墓道底面约0.03米,口部及底面形状为圆角长方形,长1.8米,高0.33米。偏室内有3人,大致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骨骼都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878.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益民;;甘肃岷县杏林齐家文化遗址调查[J];考古;1985年11期

2 程建;试论中国铜镜的起源和早期映照方式[J];东南文化;1992年01期

3 刘杏改;浅谈青海地区的青铜文化[J];文物春秋;2003年06期

4 毛瑞林;钱耀鹏;赵雪野;谢焱;朱芸芸;周静;朱超;周艳明;郭军涛;郭正军;林洪;杨昔康;权敏;李卓;胡刚;邓普迎;张鑫;白茚俊;景闻;;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2009年10期

5 B·A·帕金 ,稷若;古特鲁布切夫斯克“大冢”[J];文物春秋;1993年01期

6 王博,祁小山;新疆石人的类型分析[J];西域研究;1995年04期

7 赵春青;姜寨一期墓地再探[J];华夏考古;1995年04期

8 郑君雷;察右后旗三道湾墓地文化因素分析[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8年02期

9 ;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玉器[J];考古与文物;2002年05期

10 叶茂林;何克洲;;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齐家文化玉器[J];考古;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世雄;;陕西西周原始玻璃的鉴定与研究[A];文物保护技术(1981~1991)[C];2010年

2 张天恩;肖琦;;川口河齐家文化陶器的新审视[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3 王志友;;秦墓地壕沟初论[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靳枫毅;;军都山玉皇庙墓地殉牲制度研究[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5 林l

本文编号:2586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86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