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归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23:21
【摘要】: 胶东黄水河流域向来有“胶东青铜文化摇篮”的称号,归城遗址无疑就是胶东青铜文化发展到极盛的产物。认清归城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国属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归城本身,同时对于了解胶东半岛文明起源、东夷历史与胶东古国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文献记载的局限和实证资料的匮乏,历代学者虽对归城多有研究但是却未能达成一致。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通过对黄水河流域文化因素的分析探讨归城遗址的文化内涵以及来源,并进一步推断归城的国属及大致演变,同时根据部分实物资料的出土位置对归城城址的布局作出大致的推断。 本文总共分为六个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归城历代重要发现,同时简单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一概括,同时引出本文对以往成果的继承及自己的突破之处。 第二章着重讲述归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概况,在此基础之上简单介绍整个胶东半岛的考古学文化序列。 第三章是文章的重点。这一部分大致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探讨黄水河流域史前文化的序列,第二部分则着重探讨青铜时代尤其是周代黄水河流域文化因素的构成,最终通过对这两部分的分析大致建立起这一地区的文化演变和文化构成:史前的黄水河流域夷人文化是主流,到了周代,周文化开始入侵黄水河流域并对这一地区的文化面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归城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建立的。 第四章依据第三章所得出的结论结合相关的历史文献探讨归城的国属问题。由于历史文献资料的欠缺,所以在分析的过程中借用了大量的考古资料以及部分研究的成果,并对莱国的来源和去向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莱国源于莱夷族,属夷人文化,创于夷人之手。归城乃莱国都城,受周文化影响而建立,建于周而毁于齐。 文章的第五部分是关于归城的平面布局的推测。文章首先把归城城址内历来的发现作一简单分析,明确其位置和性质,按照时间先后依此落于地图之上,并进一步从平面上分析其布局规律。 本文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由于资料相对较为匮乏,而且经正式科学调查发掘的资料更是罕见,,再加上本人学术功底浅薄,掌控材料的能力有限,所以分系归纳的过程中难求全面,文中纰漏必不在少数,所出结语也仅是浅知拙见,恐难经推敲,万望不致贻笑大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878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亮亮;归城遗址的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2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592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