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23:16

  本文关键词: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玉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是古代中国重要的礼器之一,它的基本形状为外体成立方体,中间穿一圆孔。若是要对玉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以下两类:外方内圆的方柱形玉琮和无四角的扁镯形玉琮①。玉琮作为良渚文化的代表,在考古学界有着重要研究地位,并且当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厚。早在《周礼》中就已出现“琮”。“驵zang琮五寸。宗后以为权。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谓内镇。宗后守之。驵琮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为权。t-琮八寸。诸侯以享夫人。②(下同)”将琮分为不同尺寸、不同种类。到了汉代,儒学家们又在《周礼》的基础上对琮做了解释。《说文解字》释曰:“琮,瑞玉,大八寸,似车戫”对其进行了最早的定名。随着众多的出土玉器被流传到国外,纹饰奇特的玉琮成为国外学者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反山、瑶山的发现及其发掘报告的面世,更是掀起了学术界对玉琮的全面系统的讨论。本文主要立足于对良渚文化玉琮纹饰进行探讨,将探析其名,梳理其文化发展脉络;从纹饰上对其分类和分型,分别是兽面纹型、神人纹型、“异眼”神人兽面纹型、“同眼”神人兽面纹型、简化神兽纹型和神人兽面纹+鸟纹型。从这些玉琮纹饰特点可以看出,基本呈现出初步发展期,,繁荣鼎盛期,开始衰弱期三个时期,其大致对应的时间段分别是:良渚文化早期、良渚文化中期、良渚文化晚期。与此同时还跟同时期的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一些东西方纹饰特点;最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讨论了玉琮的精神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发现了神人兽面纹与蟾蜍的相似元素。
【关键词】:良渚文化 玉琮 神人兽面纹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第一节 玉琮的名称与纹饰研究的必要性7-9
  • 一、 名称7-8
  • 二、 研究的必要性8-9
  • 第二节 良渚玉琮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9-14
  • 一、 良渚玉琮的考古发现9-11
  • 二、 良渚玉琮(纹饰)的研究现状11-14
  • 第二章 良渚文化玉琮的发展史14-26
  • 第一节 承前启后的良渚文化14-18
  • 一、 河姆渡、马家浜及崧泽文化器物特点14-16
  • 二、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16-18
  • 第二节 玉琮的出土情况18-26
  • 一、 各时期玉琮出土概况18
  • 二、 良渚玉琮出土及纹饰概况18-26
  • 第三章 玉琮纹饰的类型26-43
  • 第一节 良渚文化出土玉琮的类型26-33
  • 一、 A 型(单独兽面纹型)26-27
  • 二、 B 型(“同眼”神人+兽面纹型)27-28
  • 三、 C 型(“异眼”神人+兽面纹型)28-29
  • 四、 D 型(神人纹型)29-31
  • 五、 E 型(简化神兽纹型)31-32
  • 六、 F 型(神人兽面纹+鸟纹型)32-33
  • 第二节 良渚玉琮的分期33-35
  • 第三节 同一墓葬出土的其他玉器器型35-41
  • 第四节 出土素面玉琮的墓葬情况41-43
  • 第四章 东西方纹饰比较43-49
  • 第一节 从良渚眺看古埃及文明43-44
  • 第二节 良渚文化与玛雅文明纹饰比较44-47
  • 第三节 东西方纹饰的特点47-49
  • 第五章 精神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49-54
  • 第一节 玉琮纹饰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49-51
  • 第二节 神人兽面纹的象征意义的再认识51-54
  • 一、 玉琮的宗教意义51-52
  • 二、 玉琮的繁衍意义52
  • 三、 玉琮的社会意义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文章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君;;论大汶口文化骨牙雕筒与良渚玉琮的原初共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张天恩;;再论秦式短剑[J];考古;1995年09期

3 高至喜;;宁乡商代象纹大铙[J];乐器;1984年02期

4 张懋昒;;关于中国青铜器大型图录书的订正意见[J];文博;2006年02期

5 王冠英;;子龙鼎的年代与子龙族氏地望[J];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05期

6 向桃初;;南方系统商周铜旽再研究[J];南方文物;2007年04期

7 张广文;;仿古玉与清宫旧藏明代仿古玉器[J];紫禁城;2008年12期

8 郝本性;;雄奇神秘子龙鼎[J];中国历史文物;2006年05期

9 申云艳;;燕瓦当研究刍议[J];考古;2007年02期

10 房静;;论中国史前形纹艺术的演进历程[J];大众文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泓;;从考古资料看西方动植物纹饰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及影响[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大方;;从古代“三肢纹钱”和“万”形纹饰看太阳神崇拜[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3 张茜文;;从纹饰角度看界首彩陶与民众生活的审美关联[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振涛;张国华;;浅论中国的青铜文化[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马聪;;合范半两之我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10年增刊总第四期[C];2010年

6 宋建;;“马桥文化”试析[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一册)[C];1981年

7 李雪玲;;中国古代青花“鱼化龙”纹饰考[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建国;吴大林;储云;;苏南周墓的一组报告[A];1981年江苏省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暨吴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三册)[C];1981年

9 钱青;;兽面纹簋的修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尹崇玉;刘鹏举;唐烽;陈寿铭;;埃迪卡拉纪(Ediacaran)早期大型具纹饰微化石新知[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立谋;铜镜纹饰多姿多态[N];中国商报;2002年

2 宋康年;玉雕纹饰 千载修艺[N];中国商报;2001年

3 王先胜;仰韶文化“鸟龙”纹彩陶钵纹饰释读及其重要意义[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张松祥;元代青花诗纹饰酒盏[N];中国商报;2001年

5 曾繁义;古瓷器纹饰技法[N];中国商报;2002年

6 葛卫增;麻姑献寿尽显瓷之温柔[N];中国商报;2009年

7 记者 文艳;关中“九头鸟”纹饰瓷器首次面世[N];西安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熊文娟;顺自然之理,处自然之势[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吴磬军 刘德彪;精美的燕下都瓦[N];中国商报;2001年

10 ;动物点缀明清瓷器[N];中国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丰;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曾甘霖;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古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毕经纬;海岱地区商周青铜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闯;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之字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王文广;中国古代碑之设计[D];苏州大学;2012年

6 郎剑锋;吴越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DANG HONG SON(邓鸿山);越南北部11~14世纪的砖瓦与屋顶装饰材料[D];吉林大学;2013年

8 耿孝臣;中国锡制产品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朱晓芳;山东地区两周乐钟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陈曦;西周有铭铜器断代专题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媛;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贾璐;周秦青铜纹饰数字化研究与传播[D];陕西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晓丹;宋代古典纹饰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张文明;壮锦纹饰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刘春山;祥瑞瓷纹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6 孟德鸿;宋代植物纹饰意蕴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7 张岩;古中国与古希腊青铜神兽纹饰对话[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江樱;新石器彩陶的纹饰造型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翠;荆楚龙凤图形纹饰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变规律[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闻婧;古代青铜器纹饰与传统建筑彩画纹饰的语义探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2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