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曲村鼎、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6:07
本文关键词:天马—曲村鼎、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天马-曲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临汾市。墓葬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地点:一处在现曲村镇以北,是中小型墓葬的密集分布区。另一处是1992年发现的大型墓葬区,即晋侯墓地,位于遗址的中心区域,后者位于前者以东约1200米。 天马-曲村遗址构成了完整的西周时期山西地区墓葬的序列。天马-曲村中小型墓葬未被盗掘,《天马-曲村(1980-1989)》详尽的将天马-曲村中小型墓葬的发掘成果呈现出来。晋侯墓地有一部分被盗,但是未被盗掘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组合完整。因此天马-曲村墓葬对于研究西周时期山西地区的墓葬制度、器物分型定式和分期、晋国早期都城、等级制度等有重大意义。 本文分别对中小型墓葬和晋侯墓地进行了分析。对于天马-曲村中小型墓葬先从墓葬制度着手,分别统计了墓葬大小、墓主的性别、年龄和葬式、棺椁制度、随葬器物的组合以及随葬器物的位置,从而分析墓葬制度。之后逐一对中小型墓葬出土的铜容器进行了分析,重点是对鼎簋的分型定式和分期,以及鼎簋组合的情况。 对晋侯墓地的分析,首先对发掘简报中给出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尤其是铜器组合的统计。之后对铜容器逐一分析研究,包括形制的分析以及组合的分析。 然后将中小型墓葬与晋侯墓地统一起来,可以得出鼎簋形制变化的完整序列,以及鼎簋组合的演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是天马-曲村出土的鼎簋的数量与列鼎列簋数量基本吻合,鼎以奇数为主,簋则以偶数为主。因此,鼎簋礼制在西周早期就已成形,列鼎列簋礼制形成的时间则较晚。男性墓葬随葬鼎簋的数量多于女性墓葬。天马-曲村青铜礼器的形制和纹饰受宗周影响较大,青铜器大部分形制和纹饰都与宗周相似,但也有具有自身特色的器物。
【关键词】:天马-曲村遗址 鼎和簋 青铜容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876.4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一、天马-曲村的发掘过程10-11
- 二、天马-曲村的研究综述11-15
- 三、研究方法和意义15-16
- 第一章 天马-曲村铜器墓的诸要素分析16-23
- 一、天马-曲村北中小型铜器墓的诸要素分析16-21
- 二、北赵晋侯墓地诸要素分析21-23
- 第二章 天马-曲村北中小型墓葬出土铜容器的研究23-42
- 一、鼎的分型定式23-27
- 二、簋的分型定式27-31
- 三、天马-曲村的鼎簋组合31
- 四、天马-曲村中小型墓葬的分期31-34
- 五、鼎、簋以外其他铜容器的形制34-42
- 第三章 北赵晋侯墓地出土铜容器的研究42-57
- 一、北赵晋侯墓葬的年代42-43
- 二、北赵晋侯墓地出土铜容器的统计43-44
- 三、北赵晋侯墓地出土铜容器的组合44-45
- 四、北赵晋侯墓地出土铜容器的形制分析45-57
- 结语57-62
- 一、鼎和簋的形制变化57-61
- 二、鼎和簋的组合61-62
- 参考文献62-66
- 后记66-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伟超 ,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2 俞伟超 ,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2期
3 俞伟超 ,高明;周代用鼎制度研究(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01期
4 青同;;班簋[J];兵团建设;2009年20期
5 杨锡璋;;1987年夏安阳郭家庄东南殷墓的发掘[J];考古;1988年10期
6 朱凤瀚;;■公簋与唐伯侯于晋[J];考古;2007年03期
7 石兴邦;;长安普渡村西周墓葬发掘记[J];考古学报;1954年02期
8 何汉南;;长安普渡村西周墓的发掘[J];考古学报;1957年01期
9 ;1967年长安张家坡西周墓葬的发掘[J];考古学报;1980年04期
10 ;近年来上海市从废铜中d6救出的重要文物[J];文物;1959年10期
本文关键词:天马—曲村鼎、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