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中国西北新石器末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双大耳罐谱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4-07-06 22:25
  本文以公元前2800到1300年左右出土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双大耳罐为研究对象,其时间跨越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及早期青铜时代,分布区有我国甘肃、青海东部、宁夏南部、关中西部和陕北以及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还涉及川西北地区以及山西临汾、晋中地区。在分别对甘青地区(进一步划分为泾渭上游、河西走廊、河湟地区、洮河流域四个小区域)、渭河中下游地区、北方地区(进一步划分为陕北、山西及内蒙古中南部三个小区域)、川西北地区的双大耳罐所在堆积单位的早晚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陶鬲、高领罐、双大耳罐等典型陶器、以及考古学文化序列、绝对年代数据等依据将不同地区各单位的年代早晚进行排比,以此为基础讨论双大耳罐的型与式,并进一步研究双大耳罐的分期与年代、分布及源流。本文将双大耳罐分为十个型,其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认为常山下层文化是双大耳罐的发展的源头,之后逐渐扩散到整个渭河流域、甘肃中部、河湟地区、河西走廊以及河套地区、山西地区。扩散的过程中各地形成了独具特征的双大耳罐形态及自具特征的发展序列,同时发展过程中不乏有区域之间直接的文化交流。

【文章页数】:1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三B型双大耳罐1.浒西庄H36:152.桥村H4:273.客省庄H179:34.康家H4:7

图三B型双大耳罐1.浒西庄H36:152.桥村H4:273.客省庄H179:34.康家H4:7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西北新石器末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双大耳罐谱系研究8图二A型双大耳罐1.下魏洛H44:72.常山H20:53.石摞摞山H91:64.赵家来H27:95.林子梁M1:26.红古山M1:57.赵家来T107⑦A:48.页河子H128:139.直岗拉卡M1:110.....


图四C型双大耳罐1.瓦罐嘴M39:202.瓦罐嘴M34:133.康家H4:184.双庵H4:27

图四C型双大耳罐1.瓦罐嘴M39:202.瓦罐嘴M34:133.康家H4:184.双庵H4:27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西北新石器末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双大耳罐谱系研究9图四C型双大耳罐1.瓦罐嘴M39:202.瓦罐嘴M34:133.康家H4:184.双庵H4:27D型,垂腹罐形,折沿,耳部上端接在口沿略靠下处。泥质红陶为主,素面与彩陶均有。发现于柳湾遗址的齐家文化遗存中。D....


图五D型双大耳罐1.柳湾M1103:82.柳湾M963:33.柳湾M127:44.柳湾M1062:15.柳湾M1127:26.柳湾M977:5

图五D型双大耳罐1.柳湾M1103:82.柳湾M963:33.柳湾M127:44.柳湾M1062:15.柳湾M1127:26.柳湾M977:5

柳湾M963:3,彩陶,彩绘蝶形纹。口径7.2厘米、高12、底径5.5厘米2(图五,2)。DⅡ式,宽垂腹,长颈,双耳较大。标本柳湾M127:4,素面,器表施有一层白陶衣。口径8.5厘米、高12.2厘米、底径4.5厘米3(图五,3)。柳湾M1062:1,彩陶,彩绘三角纹4(图五,4....


图六E型双大耳罐1.尕马台M22:12.秦魏家H68:33.秦魏家M89:14.尕马台M35:15.朱开沟M1051:2

图六E型双大耳罐1.尕马台M22:12.秦魏家H68:33.秦魏家M89:14.尕马台M35:15.朱开沟M1051:2

西北新石器末期到早期青铜时代的双大耳罐谱系研究10址的齐家文化遗存中。EⅠ式,筒腹略鼓,颈部长度与腹部高度相当或略短。标本尕马台M22:1,耳部刻长方形孔,口径6.8厘米、腹径7厘米、底径5厘米、高8.2厘米1(图六,1)。秦魏家H68:3,两耳上端都穿有长方形孔。口径7.7厘米....



本文编号:4002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4002718.html

上一篇:二〇一九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b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