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考古论文 >

浙江诸暨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4:18

  本文关键词:浙江诸暨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村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下形成,并且以宗族聚居、农业经济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农村聚居地。它记载了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信息,保留了许多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形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存在多种文化遗产,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是一种古老、独特、封闭、完整、兼具脆弱性的文化资源,以其极高的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古村落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和丰富内涵,探索在充分保护条件下对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原则、方法、措施,吸取学者对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科学经验,提出有实践意义的旅游开发模式和规划方案,是顺应新农村乡村文化精神和文化主体建设的需要,开展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掘工作,满足我国人民对文化景区更高需求的一大课题。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通过对斯宅村文化遗产的研究,既可为古村落研究提供一种新类型的典型个案,同时也能加大对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宣传。为抢救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古村落提供有效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为改善村落居民居住环境,增加旅游观光魅力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方法和途径。 本论文的中心内容是:首先,本文简要的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并对关于斯宅古村落的研究做了回顾和总结。其次,本文对斯宅古村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渊源和建制沿革做了介绍和分析。斯宅村文化遗产丰富,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要数村中的气势恢弘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最为突出,传统建筑群落景观完整、罕见,真实的体现了诸暨村镇清代中后期至民国的历史发展。以家族聚居为基础,以传统村落聚居形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时代、同类型中具有突出代表性。并通过这些历史建筑发掘古村落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斯宅村拥有古朴醇厚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充满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和体现了宗族色彩的传说故事,都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深厚的文化内涵;最后,本文通过对斯宅古村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针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在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村的保护方法,采取有效的旅游开发措施。 本文紧密结合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在最近几年实践中的成果、经验和趋势进行研究,主要创新点在于:(1)选取古村落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与目前已有的古村落研究有一定的差异。从文化遗产的视角对古村落加以审视和研究,在理论领域内,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构建了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的价值、特征和构成体系。在选取的研究对象、研究角度上有所不同,尤其对文化遗产在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的地位等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加深。(2)扩展研究领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学界对古村落的研究多侧重于一些比较著名的古村落如申遗成功的西递、宏村、楠溪江古村落,江西婺源古村落等的研究上,对斯宅古村落系统研究几乎没有。加强斯宅古村落的研究,对浙江古村落的研究,特别是对浙江省中部古村落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工作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斯宅古村落 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开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878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9-10
  • (二) 研究现状综述10-13
  • 1. 斯宅村建筑的研究10-11
  • 2. 斯宅村民俗的研究11-12
  • 3. 斯宅村旅游的研究12-13
  • (三) 论文研究的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13-15
  • 1. 本文的资料13
  • 2. 本文的研究方法13-15
  • 一、斯宅古村落概况15-20
  • (一) 斯宅古村的自然环境概况15-17
  • 1. 斯宅古村的自然环境15-17
  • 2. 斯宅古村的选址17
  • (二) 斯宅古村的源起17-18
  • (三) 斯宅古村的建制沿革18-20
  • 二、斯宅古村落的物质文化遗产20-30
  • (一) 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20-22
  • (二) 斯宅建筑的宗族文化色彩22-24
  • 1. 斯氏宗祠22-23
  • 2. 民居中的宗族文化色彩23-24
  • (三) 斯宅建筑的艺术特征24-28
  • 1. 布局和结构艺术24-26
  • 2. 雕刻艺术26-28
  • (四) 斯宅古村落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28-30
  • 三、斯宅古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0-36
  • (一) 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30-31
  • (二) 民俗活动31-33
  • 1. “龙灯”与“扬扬马”31
  • 2. 民间信仰31-33
  • (三) 民间传说33-34
  • 1. 百一公传说33
  • 2. 清水钓鳖33-34
  • (四) 斯宅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34-36
  • 四、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36-43
  • (一) 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评价36-37
  • 1. 古建筑遗存价值36
  • 2. 传统文化价值36-37
  • 3. 历史风貌价值37
  • (二) 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37-39
  • 1. 古村文化遗产保护现状37-38
  • 2. 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38-39
  • (三) 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对策39-43
  • 1. 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原则39-41
  • 2. 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策41-43
  • 五、斯宅古村旅游业的开发43-52
  • (一) 斯宅发展旅游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43-44
  • (二) 发展旅游业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选择44-46
  • 1. 斯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内部条件44-45
  • 2. 斯宅的旅游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45-46
  • (三) 斯宅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思路及对策46-52
  • 1. 旅游开发遇到的问题46-48
  • 2. 斯宅古村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思路48-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善松;金国龙;杨海炳;吴建新;楼焕泽;;东白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概况及现状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8期

2 朱晓明;试论古村落的评价标准[J];古建园林技术;2001年04期

3 牛丹丹;段渊古;;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京西灵水举人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4 陈文苑;闵丽;;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古村呈坎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杨修发,许刚;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治理机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6 喻学才;王健民;;世界文化遗产定义的新界定[J];华中建筑;2008年01期

7 邹统钎;李飞;;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古村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白露;张晓红;;古村落旅游开发经营模式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23期

9 阿力;;古色古香的斯宅村[J];纪实;2008年20期

10 黑陶;;斯盛居:江南巨宅“千柱屋”[J];环球人文地理;2012年21期


  本文关键词:浙江诸暨斯宅古村落文化遗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kgx/261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